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ID:38030694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

2、课】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循序渐进: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讲授新课】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一)自主探究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归纳提升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3、)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三)学以致用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

4、源。2.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一)识现状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二)找原因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三)想对策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总结:随

5、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展示提升,开拓视野一、展示提升二、开拓视野启发与保护珍惜自

6、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知识梳理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达标测评课后作业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