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ID:38040415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学生自觉性的培养_第1页
学生自觉性的培养_第2页
学生自觉性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生自觉性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学生自觉性的培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这不仅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阶段获得必要学科知识和基本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出身社会后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保障。一个自觉性差的孩子和一个自觉性强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各方面的方式和态度等可能迥然大异。自觉性是指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精神。试想,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怎么能让他们自主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又怎么能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学生自

2、觉性的培养年龄越小越好。因为年龄小,孩子性格,习惯等各方面都没有定型,呈现一定的可塑性。如果,我们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会比较自然而顺利。在藏区,由于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难以自理,呈现出一种非正常化的学习、生活方式,这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不小难度,同时也反映出孩子的养成教育和学习生活的自觉性的培养效果不显著。自觉性较差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一,纪律方面,行为举止不分场合,难于约束自己的言行。二,学习方面,学习无目标,无规划,无适合自己的方法,缺乏在学习困难面前的自我控制和激励,挫折感强。一,生活

3、方面,生活习惯较差,缺乏有效自理,消费无计划。对策及解决办法一、培养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提出了统一要求。对入学新生来说,教师应把学“守则”、讲“规范”、明道理、见行动当作班级工作的中心来抓。同时,组织学习有关的校规校纪,使他们明确怎么做才符合一个合格中学生的要求。另外,充分利用班会,让学生自己组织、准备,以各种方式来宣讲遵守纪律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并让他们讨论、发言,从内心深处去接受这些规矩。在以后长期的时间里,让他们不断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守则”、“规范”作比较,不断地改正,在班级当中行成一种纪律竞赛的风气。就是个别较差的同学,也

4、能够在群体的优化中,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为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觉性学生学习状况的好差无疑与遗传因素有关,但自觉性的强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正如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应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

5、会积极主动地去学。第二,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作为教师,要防止一味地监督学生学习,监督之下的自觉性是暂时的,只有适时的引导、鼓励、关心才能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善用对比法。其一,对比自己一段时间来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进步了,继续努力,退步了,加把劲赶上。其二,与榜样对比。引导学生把自己与所树榜样作出具体对比,充分认识自身差距和产生差距的原因,与榜样一起共同确立努力的方向,找出消除差距的具体途径,并在学生

6、努力进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随时对照,促进提高。激励他们的信心。有的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成绩提高和习惯养成一直未见起色,又缺乏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及时给以激励、帮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唤醒自信。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促进其进一步努力。用耐心促进步。有的学生在自觉性形成的过程当中会出现间断或反复,教师要不厌其烦,平心静气地跟他们谈。三、培养学生在校生活的自觉性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方式、态度会影响其以后的生活。相对来说,学校是一个比较独立和封闭的环境,这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

7、的面对各自生活,在有限的资源下,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积极,舒适。学生的自觉性一旦培养起来了,对学生而言,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同时这也将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轻松起来。因此,我们应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作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不断地进行摸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