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草应用

浅谈甘草应用

ID:3804578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浅谈甘草应用_第1页
浅谈甘草应用_第2页
浅谈甘草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甘草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甘草应用甘草在临床应用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中药,方剂中十之八九都会出现。陶宏景有云:“此草最为众药之主”,可见其应用之普遍。本稿通过探讨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规律,以便更好得指导其临床应用。一、回顾《中药学》教材中关于甘草的基本描述【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春、秋采挖,以秋采者为佳。刮去栓皮者称粉甘草。【别名】国老(张景岳云: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

2、,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如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炮制规格】生用或蜜炙用。【性能】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二、甘草在各类方剂中的应用概况1、解表剂表剂中多有应用,但应注意辛凉、辛温、生用、炙用的不同。如麻黄汤、桂枝汤中用炙甘草,银翘散中用生甘草。常用药对:甘草和桔梗。此药对性平,无论寒热咽痛皆可应用。如桔梗汤、加味桔梗汤。2、泻下剂一方面,需缓下者宜用之。甘草可以缓和峻下药之峻烈之性。如调

3、胃承气汤、白虎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温脾汤。另一方面,需峻下者不宜用之。如峻下逐水之大陷胸汤、峻下热结之大承气汤。3、和解剂甘草调和诸药之性与和解剂之以调为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故和解剂中不论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还是和解少阳,皆可应用。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等。4、清热剂清热剂治疗里热证,由于其证有在气分、血分、脏腑的不同,故甘草在此剂中的应用颇为复杂。总的来说,甘草生用可泻火,炙用可缓和苦寒药和矿物药对胃肠刺激,其应用较广。如清气分热之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泻白散(常用甘草和粳米配伍益胃和中,缓和石膏大寒

4、之性);祛暑利湿之六一散、蒿芩清胆汤、防风通圣丸(常用甘草和滑石配伍清热利尿、缓和滑石寒降之性);清热解毒之凉膈散、普济消毒饮;清脏腑热之导赤散(生甘草梢)、龙胆泻肝汤、泻黄散、芍药汤。对于外科痈疡无论阴证阳证也多有应用。如银花甘草汤、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常用药对银花和甘草)、阳和汤。另外,甘草清热解毒作用还体现在其解药食中毒的功效。单用生甘草水煎或配合黑豆、绿豆等其他药物皆可。如《千金方》中记载甘豆汤可解巴豆、乌头之药毒,农药中毒也可应用。甘草还可解洋金花、乌头之毒,对中药麻醉有催醒之效。但甘草“甘缓助湿”,因

5、此在里热证兼有湿邪为患时不宜使用。如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连朴饮、四妙丸等。且甘草偏于泻气分火,因此热在营血和阴分者不宜使用。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青蒿鳖甲汤等。1、补益剂补气剂均用甘草。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炙甘草汤。补血、补阴、补阳时往往少用或不用。2、温里剂甘草在此类方剂中多有应用,一方面可缓和附子、干姜、肉桂等辛温燥烈之性,另一方面甘草本身具有温中健脾之功效。如理中汤、桂枝甘草汤、四逆汤等。但因其“甘缓恋湿”故温阳利水的真武汤除外。3、理血剂活血化淤剂若要逐瘀通络者不用,因甘缓不利通行

6、,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但若在破血逐瘀方中宜用甘草缓和逐瘀之峻猛,取攻中有制之意,如膈下逐瘀汤。止血剂若是血热出血则不用,因其少有入血分清热之效。但因于脾虚不摄或冲任虚亏者可用,如黄土汤、胶艾汤。4、止咳化痰平喘剂甘草入肺经润肺祛痰止咳,此类方剂不论止咳、化痰、平喘皆可应用。如止嗽散、三拗汤、二陈汤等。二、少用或不用甘草的方剂1、理气剂2、止呕剂:“呕家不喜甘”3、固涩剂4、消导剂:“中满忌甘”5、祛湿剂三、禁忌和使用注意十八反中明确规定:海藻、大戟、芫花、甘遂不能和甘草配伍,如若配伍使用会产生强烈毒副反应,因此

7、应慎用为妥。关于药对:海藻和甘草、甘遂和甘草。甘草常规用量为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浮肿、高血压、低血钾,因此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对于使用洋地黄苷类强心剂和排钾利尿剂者不宜同时使用甘草制剂。四、甘草的现代药理应用1、成分2、药理3、临床应用(刘宇馨2008-4-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