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

ID:38050461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_第1页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_第2页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历史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这位教育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2、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藏族B.维吾尔族C.回族D.满族4、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

2、,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5、暑假,历史组带同学们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去考察,这是A.左右江根据地B.晋察冀根据地C.豫皖苏根据地D.井冈山根据地6、下列历史事件,标志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九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诗所描绘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民报》C.《湘江评论》D.《每周评论》9、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C.实行君主立宪制D.提倡民主和科学10、下列会议,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1、下列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陈芳允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A.希腊B.英国C.法国D.德国13、宗教问题,现已成为某些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信仰“真主”安拉,以《古兰经》为经典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14、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人民宪章》15、下列人物

4、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伊达尔哥D.圣马丁16、《英雄交响曲》的作者是A.巴赫B.贝多芬C.肖邦D.李斯特1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C.《开罗宣言》的发表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18.科技影响人类的生活,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无关的发明:A打电话给朋友拜年B.发“伊妹儿”给同学C.坐飞机旅游D.乘汽车出行1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0.洋务运动

5、和维新变法运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统治.而维新则反对.B.洋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支持者.维新则没有.C.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新则侧重学习制度.D.洋务运动成功.维新失败二、诊断题(在错误之处下面划上横线,然后予以更正。共11分)21、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向八路军发动进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朱德等的指挥下,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全国各阶层民众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其中作曲家

6、聂耳拿起笔做刀枪,创作了《黄河大合唱》。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西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对日寇最后一战》的政治报告。号召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的广岛、东京投下两枚原子弹。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1945年5月8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用你的火眼金睛将8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22.(6分)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介绍南昌起义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三处错误,请先指出错误,然后纠正过来。1921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武装反抗北洋军

7、阀的黑暗统治。领导这次起义的有毛泽东、贺龙、朱德、刘伯承、叶挺等。三、材料解析题(23题8分,24题7分,25题4分,共19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材料三1984年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