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的发现

血液循环的发现

ID:38063514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血液循环的发现_第1页
血液循环的发现_第2页
血液循环的发现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液循环的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循环的发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生命运动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由于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的异常繁多、不同物种之间又存在极大的差别,所以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加强了,初步形成两条研究路线:一是以林耐为代表,着重研究群体,主要运用观察和分类的方法;一条是以哈维为代表,着重研究个体,主要运用解剖和实验的方法。近代生物学的突出成就,是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这里着重探讨细胞学说的建立。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到建立细胞学说,经历了200多年时

2、间。这一方面是由于需要新的研究工具,就是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另一方面是由于生命现象太复杂、大奥秘的特点所决定的。血液循环理论是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欧洲,医学一直是一门主要学科。然而,在医学界,古罗马时代留传下来的盖伦学说,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古罗马医生盖伦,在医术和医学上有杰出的成就,但是他关于心脏血液运动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认为血液是从右心室通过心脏中隔流入左心室的,并在体内消耗干净,用想像中的各种“灵气”来解释生命现象。意大利医学教授维萨里在1543年出版了解剖学巨著《人体结构》,指出人的心脏的中膈很厚,并由肌肉组成,血液不可能通过中膈从

3、右心室流入左心室。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在1553年出版的《基督教的复兴》中,认为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部,经过空气净化后,鲜红的血液又从肺部流入左心室,形成循环,即小循环。塞尔维特已接近发现血液循环,但还没等他继续研究下去,他就因触犯教义而被活活烧死。然而,塞尔维特关于血液循环的观点却被哈维继承和发展了。1628年,哈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指出了血液在整个人体内不断循环即大循环的理论,用简洁的语言阐明了血液循环学说,使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哈维是怎样发现血液循环的呢?当时已经知道两种血管,就是动脉和静脉。盖伦认为血液在静脉一端被制造出来,在动脉的一端

4、被消耗干净。哈维巧妙地进行了这样的计算。人的心脏容血量约2英两,每当心脏收缩时,会把这些血液压入动脉;而当心脏放松时,又有同样多的血液从静脉重新流入心脏。如果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那么人的心脏在1小时内的排血量就有2×72×60=8640英两,大约等于人体体重的倍。3很显然,这样多的血液既不可能于1小时内在动脉末端消耗干净,也不可能从静脉始端重新制造出来。因此,血液必然通过某种途径形成一个循环。哈维第一次把血液循环的动因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哈维描述了静脉血液流到右心室,然后进入肺里,在肺里变成鲜红的血液后流回左心室,从左心室进入动脉血管流遍全身

5、,再流到静脉后回到右心室,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哈维的正确理论也遭到传统观念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动脉血是通过什么途径流入静脉的呢?哈维死后,在1660年,意大利人马尔比基用显微镜看到了青蛙肺部的毛细血管。1688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在青蛙的脚里看到了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环过程。科学仪器帮助人们发现了动脉血流向静脉的毛细血管,完全证实了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发现。有生源说和无生源说预成论和渐成论所争论的是生物个体发育问题。但是,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是人们在认识生命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两种观点,一是无生源说,一是有生源说。无生源说

6、认为,生命物体能从非生命物体中自发产生,如腐草化萤,滞水孳蚊。有生源说认为,物种都是由以往生物繁殖而来的,原始生命是一切后来生命的渊源。在世界各国的大多数早期文化中,都有神造人和天地生万物的神话传说。这是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对灾难的无法躲避而产生的臆想。我国古代的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由此可见,这个蛟龙是自然产生的。类似这种自然产生说,如汗液生虱、腐肉生蛆等,中外古代都很盛行。甚至有人认为,把破烂衣布加上杂粮等物品放在阴暗人稀处,只要“处方精确”,过一段时间就能产生“人造小矮人”。还有人认为,把小牛打死后埋在地下,

7、露出双角,过一段时间把角锯掉,就能从角里飞出蜜蜂。在17世纪中期,意大利医生雷迪首先对无生源说提出怀疑。他是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发生问题的学者。他把一块鲜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两个洁净的容器内,一个容器口上加上牛皮罩,另一个容器敞口。过一段时期,他发现两块鲜肉都已腐败,无罩容器内的腐肉长有蛆虫,而有罩容器内的腐肉却没有蛆虫。雷迪断定,腐肉表面的蛆虫是外面的苍蝇排卵所致,不是由腐肉直接产生的。雷迪的实验第一次动摇了非生源说。18世纪,意大利博物学家斯巴兰兹尼,通过实验沉重地打击了非生源说。斯巴兰兹尼于1729年生于意大利,从小喜欢小动物,经常和蚂蚱

8、、甲虫等作伴。中学毕业后考入波洛尼亚大学,开始微生物学的研究。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生命可以自发产生,就连有位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