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梓客家民居群

坑梓客家民居群

ID:38071318

大小:6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坑梓客家民居群_第1页
坑梓客家民居群_第2页
坑梓客家民居群_第3页
坑梓客家民居群_第4页
坑梓客家民居群_第5页
资源描述:

《坑梓客家民居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文脉河文脉——坑梓中心区客家民居群落保护规划介绍1.现状分析1.1.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客家坑梓客家客家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是因为客家人与犹太人一样与流浪有着不解之缘。坑梓镇黄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证:清初“迁海复界”之后由惠阳迁来龙岗的黄氏始祖朝轩公,靠做小本生意,发家致富,在坪山镇建立了“黄氏宗祠”。其子居中公于康熙三十年(1691),携三子迁居坑梓镇,先在老坑建“黄氏宗祠”,并逐步发展,先后在坑梓镇建立了数十座大型围屋,成为当地望族。从坑梓黄氏几十座围屋的布局安排上可以看出宗族观念对客家民居布局的影响。仔细查看坑梓镇中心区黄氏民居群的分布图,可以发现坑梓黄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沿

2、着一条小河分布的。河的上游是居中公修建的老坑“黄氏宗祠”,顺水而下,又有黄氏历代后人修建的“龙湾世居”(1781年)、“龙围世居”(1800年)、“秀山楼”(1830年)、“龙田世居”(1830年)、“龙敦世居”(约1850年)、松子坑大围(约1860年)、“盘龙世居”(1860年)、“吉龙世居”(1888年)和井水龙大围等十六七座大型围堡式民居见坑梓中心区客家民居分布图。经过现场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条小河是龙岗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淡水而注入东江名叫“九曲十三弯”,是形容它蜿蜒曲折,而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阿婆叫坜”(叫,哭;坜,小溪)。关于这个名字有一个传说:黄氏始祖刚迁入坑梓

3、时地多人少,到了春耕播种的时候,由于人手不足,造成大片农田无法及时播种,急得阿婆站在岸边大哭,于是这条无名的小河便有了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名字。6河文脉“阿婆叫坜”是哺育了坑梓客家名副其实的“母亲河”。随着人口与经济实力的增长,黄氏又向金斗坜和田脚河这两个水系拓展,形成两个新的围堡群落:金沙村、李中村。在坑梓六十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沿三个水系,黄氏先后建成近40座大中型围堡。在坪山、惠州等地,还有黄氏其他各宗所建的11座围堡。这种客家民居分布的特征在闽西、赣南等地区也能够发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客家人对本源的重视和尊重,对水的尊重也即对文化传承、对宗族系统的尊重。在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

4、有一条小河发源于坪山镇的马峦山北麓,蜿蜒流过坑梓镇中心区,在坑梓镇北部注入龙岗河,后经淡水汇入东江,2.2.现状条件坑梓镇的经济情况、旅游也发展状况社会经济象客家人有名的祖训诗所说的:“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客家人在龙岗地区落地生根,开拓耕耘,迅速发展起来。客家人进入龙岗地区之后,正赶上清朝初年有名的“康乾之治”,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商业、手工业也不断繁荣。客家人重视教育,同时又对耕、学、工、商一视同仁,勇于开拓,因此龙岗地区的客家经济也同其他地区的客家经济一样,取得长足的进步。6河文脉现在龙岗区几个客家大的姓氏中,就有很多是在这一时期靠商业和手工业迅速积累了财富,壮大

5、起来。例如现在在龙岗区坑梓镇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的黄姓,其始祖原籍梅州,清初先迁惠州,再迁龙岗坪山;清康熙三十年(1691),在坪山的一世祖朝轩公打发长子居中公带领三个儿子到坑梓立基。黄氏家族一方面坚持耕读文化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适应当地需要,大力开展工商业活动。坑梓出产大米、花生、甘蔗,黄氏便收购大米、开油坊、榨蔗糖,将米、油、糖贩运到惠州等地,再从惠州买回肥料(猪粪)和石灰(以中和山区酸性土壤)。农民若买不起,可以赊,秋后再还。这样,当地生产得到促进,黄氏财富也迅速积聚起来。到乾隆十八年(1753),黄姓族人便建成了占地万馀平方米的城堡式大围“新乔世居”;在其后的近三百年间,又有

6、“龙湾世居”“秀山楼(城肚)”“丰田世居(坪山)”“长隆世居”“长龙世居”“盘龙世居”“龙敦世居”“龙田世居”等小则三四千平方米、大则万馀平方米的大型城堡式大围30馀座相继建成②。坑梓镇位于龙岗区东部,西临龙岗镇,东为惠阳市,南北分别为坪地与坪山镇。坑梓镇的建镇历史较短,1986年才从坑梓镇中分出,独立建镇。坑梓黄姓是于明末清初由梅州地区迁入坪山镇,后靠经商发家,人口规模不断壮大。历史上坑梓黄姓名人辈出,爱国华侨黄志强、老一辈革命家黄华、抗日将领黄志鸿等,他们的故事今日还在广为流传。3.我们的规划3.1.经济发展现状坑梓镇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盲目性建设还没有对客家民居建筑群造成严重

7、破坏。大量的客家民居建筑集中在镇中心一带,即坑梓镇传统的“墟镇”所在地。随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居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考虑建立坑梓客家民居保护区,对坑梓客家民居进行成片整体保护规划。充分利用坑梓镇客家民居集中分布、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优势,进行旅游、商业开发,使客家民居文化旅游业成为坑梓镇的一个经济增长点。随着坑梓镇新镇政府的建成,中心区由墟镇向南侧转移,行政职能也随之南迁,墟镇将逐渐转变为一个商业、旅游业、金融业集中的城市组团,便于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区。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