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精神初探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

ID:38079024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8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_第1页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_第2页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_第3页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学创新精神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创新精神初探内容摘要:《大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其间有很多是儒家学说的纲领性文献。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部不朽的著作被冠以反动的角色,直到今天,这种说法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作为一个阶级上升时期的宣言,这部著作里随处可见创新的精神。21世纪被称为儒学复兴的时代。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不关注一下儒学的精华,亦即它的纲领性文献——《大学》。近百年前,为了时代的需要,人们曾对儒学进行过一次惨绝人寰的“屠戮”。儒学被认为是万恶之根本,而儒学的创始人孔子——这个两千年来保持着圣人地位的伟人,则更是遭受了不应有的不公正待遇:他

2、的很多言论被作了断章取义的歪曲理解,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关于中庸的论述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态度等。究其原因,则是时代之所需了,这里不再赘述。我今天要说的是《大学》,在读《大学》之前,我亦如他人一般地认为,那里必是充斥着极其保守、极其狭隘的思想。不曾想,读了之后,我却越来越发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妙处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三纲”,是《大学》的总纲和核心,按照朱熹的解释,“亲民”,即“新民”,意为革新旧的民俗风气。总而言之,它要求人们做到坚持发扬固有的德性

3、,不断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最终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至善”是一个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呢?就在于发扬“明德”,不断更新思想习气。这里,哪有狭隘、保守的影子呢?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发扬“固有的德性”,那固有的德性要是不纯正呢?我们的回答是,大学是儒家学说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固有的德性不是别的德性,而正是孔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性。除此之外,《大学》还有八大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是环环相扣而又循序渐进的八条目,其间充满了奇妙的哲理。用《大学》的原话来说,就

4、是“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诚然是论述治国之本的文字,然而未始不能论修身之道。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先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然后再去教育别人,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实在是行不通的。所以《大学》中随后就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里,固然有教化百姓的用途,但其根本目的则是教育、呼吁民众要明辨是非,因此,这段话又有告诫统治者重视民众的力量的作用。所以,后来的荀子在《王制》中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诠释得

5、恰到好处。有人认为,中国统治者利用儒学把中国的百姓调教成了顺民,这实在是断章取义的误解。人,不能不修身——即如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一样——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身居高级、万物之灵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不可能如动物一般的撕咬,这在入学问世之前早已如此。《大学》中所提出的“慎独”的观点,早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修身准则,数千年以来乐此不疲地践行着,然而,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慎独”,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自己做不到前人规定的准则就否定那些准则,这是对前人的不公,也是对自己的放纵。所以,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一切的罪名都归于儒学、把一切的罪责都归之

6、于“孔孟之道”呢?有人说,你的理解太过超前,《大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它的问世,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一点不错!我承认,每一部著作,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人,都有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这是摆脱不了的事实。然而,既然“革新”,那旧有突破旧的限制的可能动力,只不过后来的变化,由于时代的日趋保守,阶级的日趋没落,其解释也逐渐违背初衷,——这是后来虚弱王朝的做法,与最初的形态无关,我们总不能因为老年人吃不动蚕豆花,就说他们年轻时牙齿就不牢固吧?所以,《大学》的问世正表现了一个新生的进步阶级的信心、雄心和斗志。我们今天说朱熹保守,认为从他开始

7、,社会风气就逐渐封闭了,这实在是冤枉他了。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以唐代最为鼎盛,随后的五代、北宋,就开始衰落了,朱熹生活在积弱的南宋,尚且能提出“革新”的主张,他能保守吗?即便他的革新也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我也是赞赏他的精神的。“穷则生变”,衰落之时寻求革新不正是进步的表现吗?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批判《大学》的历史局限性,否则,我们将为古人所嘲笑,如果他们有知。在21世纪,我们不妨赋予《大学》以新的时代精神,让我们的时代继续在它的“革新”精神的指引下,大步向前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