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

ID:38080351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_第1页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_第2页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_第3页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_第4页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分挖掘教材 构建习作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充分挖掘教材构建习作平台——让低年级习作训练生动立体天台白鹤中心小学陈晓红【摘要】小学低年级的习作训练是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阶段。教师要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构建好平台,让低年级的习作训练变得生动立体。【关键词】教材模仿挖掘【正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大转折点。从思维特点来说,他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作文习作中,学生感到无话

2、可说,无话可写。学生们写得一篇篇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生拼硬凑的文字,教师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觉。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及编者的心血。通过挖掘教材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写作文中来,提高写作文能力。如何利用教材为习作训练铺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习作:一、从“仿写”入手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

3、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是进行写话训练的绝佳资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不失实机地为学生搭建写话的平台。(一)优美句段的模仿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模仿是写话入门行之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

4、子,模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模仿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更谈不上什么5写话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段,不失为作文起步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很多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外,重要的是巧妙地抓住这些语言现象,让学生仿写。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泉水》一课,第2、3、4、5自然段,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学生很爱读。教学中,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泉水还会

5、流过哪些地方?”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句。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句式,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泉水流到看见,泉水说:“。”学生发挥想象,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跃然纸上。再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其中第二段中有这样的句式“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个句子,句式工整严密,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于是,我出示了这样的句式:秋天的雨把()给了(),()像()。()哪(啊)

6、()哪(啊),()。学生发挥想象,同样优美的句子纷纷出现: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一艘艘小船,游啊游啊,游来了秋天的丰收。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朋友的笑脸,笑啊笑啊,送来了秋天喜悦。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晶莹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闪哪闪哪,闪出了秋天的快乐。秋天的雨把白色给了棉花,雪白的棉花像一朵朵白云,飘哪飘哪,送来了农民的喜悦。从模仿入手,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丰富”、“××同学真行”等丰富的写作内容,我们只善于抓住学生经历过的这些丰富

7、内容与课文中“总──分──总”等构段形式的和谐结合,我们就能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为书面谋篇打下坚实基础。(二)课文结构的模仿(总——分——总首尾呼应)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表现影响着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因而属于形式的结构因素,与内容能否得到有力的显现也有极大的关系。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结构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

8、行剪裁,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规律,致使三年级作文训练往往不过关,恐怕这也就是小学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小学的作文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