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

ID:38081546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_第1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_第2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_第3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_第4页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关键词】子宫肌瘤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994年8月~2003年9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29例,患者年龄23~51岁,90例为未育年轻女性。129例中,46例浆膜下子宫肌瘤,43例肌壁间子宫肌瘤,21例浆膜下、肌壁间均有肌瘤,1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为单个肌核的7例,其中1例是宫颈肌瘤;肌核最多的19个,肌核最大者17cm×15cm,最小者0.8cm×0.5cm。对所有手术病人术前行宫颈涂片、诊断性刮宫,以除外子宫颈和宫体恶性肿瘤。术后进行追踪随访。手术对象的选择:①子宫肌瘤的类型:根据临床诊断、B超提

2、示,尤其是手术时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浆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或浆膜下、肌壁间均有肌核的子宫肌瘤为基本手术对象,尤其是浆膜下子宫肌瘤更易剔除。个别黏膜下肌瘤,如年轻未育者,根据具体情况,也可视为手术对象。②患者的年龄:选择闭经前妇女,尤其以年轻妇女为主,年龄<35岁,未婚或未育保留生育功能,对已闭经、年龄较大者,可根据病情而定。③子宫肌瘤的数目:肌瘤数目不多,体积不大者较为适宜。至于肌瘤数目多、体积大者,亦可根据情况选定。④患者要求:病人认为月经是健康、年轻和性生活的基础,强烈要求保留子宫;⑤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子宫肌瘤是引起不孕的一个因素或引起习

3、惯性流产者。不宜行肌瘤剔除:①子宫肌瘤数目多,体积大者;②黏膜下子宫肌瘤;③双侧输卵管不通或丈夫有绝对不育症者。禁忌行肌瘤剔除:①子宫角部肌瘤;②子宫肌瘤有恶性变者;③盆腔有恶性病变或严重感染者。手术技巧:①切口设计开腹后,要仔细全面检查肌瘤的数目、位置,特别是靠近输卵管、宫颈或深入阔韧带内等位置的肌瘤。最好在前壁正中行纵切口。尽量从一个切口把附近的或能剔到的肌瘤都剔除。避开对输卵管根部的损伤——避免输卵管间质部不通或狭窄,子宫下段的肌瘤切口要小心处理,勿伤及膀胱。子宫后壁的切口和渗血易造成肠粘连或梗阻,所以尽量选择前壁切口及通过

4、前壁切口剔除后壁肌瘤;多发肌瘤在同侧壁尽量选一口多用,即一个切口,切除多个肌瘤。②寻找界限剔除肌瘤的关键是找好肌瘤与正常肌壁的界限。寻找界限的方法有:一是要深切,切入肌瘤,这时层次便会显露出来;二是钝剥离,避免锐性剥离出"假层次",层次对则进展顺利,不出血,或少出血,如不易剥离,通常是因为层次不对。③进宫腔的处理:进宫腔会增加感染,增加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增加对子宫内膜的破损。但一切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进入宫腔检查肌瘤位置、数目更清楚。因为进入宫腔检查是单子宫前壁或后壁的感觉,不进入宫腔是前后壁的双层感觉。对不孕病人,从宫腔内置导管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最佳,

5、还可以行刮宫术。在术中当肌瘤较大、突向宫腔时,进宫腔是难免的,而黏膜下肌瘤的剔除,进宫腔是必然的。内膜若遗留一半以上,术后完全可以铺衬创面。为防止宫腔粘连,可放置避孕环2~3个月。④缝合与止血肌瘤剔除后,留下大小不同腔隙,如闭合不好,形成"死腔",腔内聚集的血液和渗出物以及继续出血,将成为术后发热甚至感染的根源。为了关闭瘤腔,适当修剪切口两侧子宫壁,但不能过度,可能减少腔的体积,防止子宫缝合后过度变形。术中应用止血带穿过子宫颈口上方水平的阔韧带无血管区,间歇性环扎子宫动脉以减少出血;有时也可在肌层注射催产素。结果出血与感染:129例子宫剔除术患者术中出血

6、<200ml,术后未出现感染症状。症状的改善:64例术前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术后月经减少或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者52例(81.3%);38例下腹坠胀,术后明显改善32例(84.2%)。妊娠生育:90例未育青年女性中,术后第1年受孕9例,第2年受孕25例,第3年受孕16例,第4年受孕例第年受孕4例,1~4年共受孕54例,占妊娠总数60%,足月分娩43例。小于30岁46例受孕37例(80.4%),31~35岁28例受孕14例(50%),36~40岁16例受孕3例(18.8%),大于40受孕0例,术后复发:24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18.6%),术后第1年

7、复发2例,第2年复发4例,第3年复发7例,第4年复发11例。12例再手术行子宫切除术,3例年轻且希望受孕,再次行肌瘤剔除术,9例B超提示肌核大小2cm×3cm,个数小于3个,因无自觉症状未做特殊处理,口服药物,随访观察。讨论出血与感染:129例子宫剔除术患者术中出血<200ml,术后未出现感染症状,是因为切口设计合理,做到深切入、钝剥离,分离时层次清,正确使用止血带,可使剥离时渗血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不出血。但祛除止血带后,切口和缝线可再出血,故缝合时必须关闭死腔,缝合后必须仔细检查,彻底止血后关腹;由于手术层次清,出血少,缝合时关闭死腔,避免

8、术后感染。妊娠生育:受孕多于术后3年内,年龄<35岁;年龄>36岁或术后4年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