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

ID:38082365

大小:1.5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_第1页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_第2页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_第3页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寻找历史之聚龙江--遗忘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聚龙江”这个名词又有多小人所熟悉?少之又少吧。甚至你去百度搜索,也不一定能搜索到它的历史。聚龙江,一个气势非凡,似乎充满灵气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记得小学三年级写的一篇文章是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特意问了太婆,她对我说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聚龙江还只是一条大江。江里住着一条神龙。他能呼风唤雨,引雷喷火。在他就快要死去时,他为了不让这好地方沦为其他龙的领地,他打算把所有江水吞没,使大江枯竭。另外两条龙发现后,决定把神龙杀死,把大江占据。最终他们经过一场大战,神龙还是把那两条龙杀死了,可自己却受了重伤,无力再把江水吞没,最终也死在了江上。经过了许多年,

2、三条龙的身体化成了土地,土地的植物一天胜一年地飞快地生长。很快。有人发现了这里,建立家园。于是有了现在我们的聚龙江。究竟这传说流传了多久?还是太婆当时篇出来的故事?已经无从考究了。毕竟,物是人非了。有了这传说,我对这小村充满了探究它历史的好奇。一进聚龙江你就会就感受到一种古朴的气息,村里古榕、小桥透着岭南水乡静谧的美。望牛墩镇有两个市级文物,都藏身于聚龙江村。“说到我们村的文化,就不得不提敬山家塾和谭氏小宗祠,这两个地方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我们村文化活动的中心。”聚龙江的宣传委员梁照光曾对东莞电视台的记者说。但我第一次看到这新闻时,我还真吃惊,自己村居

3、然能有这么伟大的文化遗产。的确,敬山家塾和谭氏小宗祠是凝聚了聚龙江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也是东莞市级文物。于是我再次看看这两个文物,寻找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特别。敬山家塾面对这聚龙江村的小河涌而建,据该村谭氏族谱记载,敬山家塾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间(1887年)。听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家塾是由谭家的6个寡妇集资筹建的。好像说是当时村里盛传谭家可能风水不好,儿子都养不长,谭家的6位寡妇就请了一位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让她们建的。为了家业昌盛,她们就集资建起敬山家塾。所以也有把敬山家塾叫为‘六家头’,是六家公用的地方。了解到敬山家塾的历史后,我得到村里伦伯的热情帮助,他

4、们把敬山家塾的大木门打开了!!!敬山家塾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门前建有两个鼓台,鼓台上各有两支花岗岩支柱,承托屋顶。前上方左右有各两只狮子。前屋檐下方和大门左右两边均有各种形态的花草动物图案或不同人物的雕刻造型。在家塾正面有梁澄题字的“敬山家塾”四个大字,两侧墙面均绘有山水、人物之图。大厅后的小天井及祠堂的拜厅两处横梁上也均刻有花、鸟、虫、草等吉祥图案。目前,家塾内外木雕基本完好,是望牛墩镇最古老的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也是东莞水乡片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家塾。2004年,敬山家塾被东莞市列为“不可移动文物”。静静地感受,里面散发出一阵浓郁的古色古香。触摸着

5、腐蚀的砖墙,仰视着斑驳的瓦片,嗅着熏陶几百年的木香。俯视着尘封已久的天井,那布满青苔,黑洞一般诡异的黑暗,仿佛引领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回到那个淳朴,安静,悠闲的年代。没有三聚氰胺,没有孔雀石绿,没有函数,没有英语,没有红楼梦,没有达芬奇,没有汽车,没有周杰伦,没有银行…..有人情,是世味,有重来……那个我向往的年代。但是,伦伯却笑笑,点燃一根自卷的小烟,对我说,我是错的,而却把事情想象的太美了。他们说:那个时候啊,有这么一间敬山家塾就是十分有钱,有权势的大户人家了。人们多数是住草屋,住泥屋,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哪有那觉得那么好啊。就算你是住在这敬山家塾,那

6、也是住在深宅大院,男孩子还好,可以去私塾,可以做少爷,可以玩,女孩就得三步不出闺门,然后由父母之命,媒酌之言,人生就被安排好了,可自己却身不由己。这样你还想要么?现在的孩子有书读,有玩具玩,不用耕田,不用担心没饭吃。比我们那时好一百倍都不止啊!于是,我默认了。其实他不懂我,要是可以,我愿意,我愿意住草屋,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光一处敬山家塾就让我深深地感受的历史的魅力了。接着,我又品味了旁边的允公雄祠和不远的谭氏小宗祠。边观看,伦伯边跟说起一些聚龙江村的历史。那些革命时的事:日本鬼子曾经要侵占我们的望牛墩镇,于是附近的村都联合好对抗日本兵。我们村有一群年壮

7、的男人,抄起家里的铁铲,锄头冲去了最前线,然后就再也没回过聚龙江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英勇,壮丽,甚至感人的故事。我相信,虽然未曾被人知道,虽然还未得到流传。那些变迁的事:谭氏小宗祠前面的空地以前是一口鱼塘。有时家里没菜下饭,就带上渔网,来到鱼塘边,光着身子,这边抛一网,那边抛一网。总会一些鱼鱼虾虾。那口鱼塘曾经养活很多人,可现在填埋了。要走的,始终要走的。………虽然论古典,论历史,论保存都比敬山家塾略逊色,但各自的艺术,各自的历史背景,使各自带有不同的味道,都值得一看,总会有所收益。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历史的魅力。这就是之所以要将他们列

8、为文物。看完向往已久的文化遗产,我来到神圣的观音庙。可以说,在水乡,每条村都会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