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ID:38098547

大小:225.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_第1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_第2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_第3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点阐释】2011年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该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正确推断某一实词的含义。而高考不考中学语文教材中现成的句子实词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此考点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

2、的能力。【命题预测】该考点命题形式较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文言翻译题出现。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这些文言实词除《考纲》中规定的是120个常用实词外,基本上是古今语言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尤其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又偏重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考查的重点是该词在文中的语境义,并且尽量不涉及那些生僻的词汇。复习时宜重点掌握一词多义的动词,尤其是那些古今意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活用现象重点关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及形容词作动词等。同时,学会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

3、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的方法:【考题回放】【2011年高考福建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舟次彭泽次:排列B.芜秽充斥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D.起佐郡起:起任〖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阅读方法〗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答题方向〗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项“次”为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但是其本义“驻扎、停留”在文言文中却很常用,从语境分析,“次”解释做动词“排列”

4、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解释为动词“停留”。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2011年高考江西卷】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阅读方法〗需要回忆课本,联想、代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答题方向〗A.比的本义为“并列;并排”,《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如:纳比

5、笼中。(《聊斋志异•促织》)B.“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矫即假托之意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列传》)“指”同为“旨”通假字,即意旨,文中就是这个用法。D.代入“强取”之意,结合上文说汲黯忠心耿耿,无人能强取,语义不通。联想“勿夺其时”《寡人之与国也》夺即改变之意,代入文中,符合文意。【技法点拨】1.代入推断法。此法最快捷、适用于选择题。一般有多个义项的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最合适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只需将选择项代入语言环境

6、中,根据上下文即可推断出词义的正误。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B项“以公少年易之”。将“易:更换”代入原文,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且陈希亮刚到任,不可能“更换”。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2.六书推断法。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借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读音变化的分析,推断出词语的意义。如:(2011年高考重庆卷)B项“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占据谓语动词位置,应作动词,但再从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趣,

7、应通“促”,“催促”之意。3.语法推断法。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即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了什么成分,就确定了其词性,从而推断出其意义。如:(2011年高考湖南卷)A项“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中“病”占据谓语的位置,应译为动词“批评”。(2011年高考浙江卷)A项“第明经”,“第”前省略主语“张文瓘”,占据谓语的位置,应是动词“考取”之意。4.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这样就可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11年高考

8、北京卷)D.项“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中“总其略行”与“计其大功”结构相同。“略”与“大”词性相同、意义相对,为形容词“简要”之意。5.联想推断法。文言文考查一般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推断出词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