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

ID:38110471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6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_第1页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_第2页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_第3页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_第4页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的伦理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 陳福濱教授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引言   ●壹、生命意義與生命倫理    ●貳、良心是道德本心的呈現●參、倫理道德與教育  ●肆、知情意行與教育  ●伍、生命互動與宗教價●陸、結語  生命智慧的培養,生命意義的顯揚,應是建構在生命主體的自覺上;以生命為根,以存在為本,對人的生命存在進行自覺的啟發與價值意涵的開展,始能貞定人類的心靈。教育之於社會所呈顯的功能,應是傳承、創造社會文化,陶冶個體成熟人格與良好社會適應的生活能力,同時亦當是統整國家社會的機能組織。生命教育的探討,一方面追求生命的意義,以建立完整的價值體系;一方面期能落實於具體的生活環境中,提昇生活

2、品質,以尋求安身立命之道。本文希望藉由下列幾個面向作探討:一、生命意義與生命倫理;二、良心是道德本心的呈現;三、倫理道德與教育;四、知情意行與教育;五、生命互動與宗教價值;並期待因著論述的啟發,進而揭示生命教育對時代的影響性。壹、生命意義與生命倫理  生命是內在的自發活動,使活動的主體存在而發育;存在是我的最基本要件,我存在,才有我;我幾時有生命,我就存在,人之生命的第一個意義,就是「人的存在」。而生命便是我的「存有」,我存有乃是我心靈生命的第一樁事實。就實際言,「我在」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本,若是我不存在,就沒有我的生命,而在心靈的理智生命上,我存有也是一切理智活動的根本,

3、因為一切理智生命都以我存有為出發點。然而每一個整體的存有都不是孤單的,常常要和別的存有發生關係,中國儒家哲學以宇宙為一道生命的洪流,認為萬有都具有生命,彼此互相連繫,如孟子所謂的「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以仁為生命,使宇宙萬有的生命結合為一體,我的存有,才真正實現存有的價值。同時,中國儒家哲學亦以「生生」肯認生命的意義,要人體認效法「乾元」的「創造性」與「坤元」的「順成性」之精神,從而於整個宇宙生命,創進不息、生生不已之持續過程中,厥盡參贊化育之天職。因此,葉海煙先生言:「人作為一生命體的意義,也不能單就其為一類概念的面向而被全般體察。人作為一類,在抽象的概念化活

4、動中,是至少有兩種可能:一是人之屬於更遠大的生命範疇之可能,一是人之屬於更寬廣的存在範疇之可能,而在與西方存有學相互對比之下,中國哲學所以就生命論存在,並同時由生命的活動開啟存在的情態,即是通過生生化化的歷程,並善解命的限定,從而不斷發現個體的存在內外在境況。」【註一】就事實言,中國哲學在視「生生」為生命的創造歷程之同時,亦肯定了人生價值實現之歷程。【註二】    「存有」即是生命,生命絕對不能是孤獨的存有;因此在面對自我之基礎上,尚有我與他我(你)的互動,吾人因著對自我之存在價值的肯定下,同時肯定了他我的存在價值,而之所以肯定他我的存在價值之原因,乃他我(你)與我具有相同

5、的結構,而為另一個我。馬丁.布伯(MartinBuber)言:「你(Thou)與我相遇,而我步入與你的直接關係中。因此關係即指被選擇與選擇,以及受動與施動的合一(sufferingandactioninone)。」又說:「一切真實的人生都是相遇(meeting)。」【註三】即所為「互為主體際性(intersubjectivity)」,因為「互為主體際性」的成立,所以使得仁愛的踐履成為可能,也使得仁愛建構成莊嚴和諧的生命倫理。「仁」是生命的和諧體,是人本具先天的一種真誠樸實,不執著的生命本質,同時「仁」也是愛惜生命、真實、具體的生命存在情境,因著人的「仁」心,使人們彼此間能「

6、愛人」,正《論語.顏淵》所言:「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愛人正是對他人存在價值的肯定與生命的尊重;羅光先生言:「我的生命乃一大善,生命便常播散生命,播散生命所有。我和人和物相接觸時,我願以我所有播散給別的人和別的物,同時我也接受別的人和別的物給予我的善,我願還報以善,這種善的往返,就是愛的旋律。」【註四】即是此理。  中國儒家哲學以「仁」為道德實踐的最高境界,並以「愛人」為仁德實踐的指引;而西方士林哲學則以「愛」為宗教信仰的終極理想,更強調「愛上帝於萬有之上」與「愛人如己」為靈修的方向。「仁」與「愛」兩者互相涵攝,都表現為追求真善美聖的自我昇華活動,提供了「仁愛」合稱的理論

7、背景。孟子說:「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耶穌也說:「愛人如己」(〈馬二十二37-40〉),《周易.繫辭下》更點出仁愛的本質:「天地之大德曰生。」因此,所謂仁愛或「善就是保持和促進生命」而「惡就是摧毀和抑制生命」【註五】於仁愛的踐履中,產生了「我-你」的互動關係。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仁愛的真義即體現在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維護,以及存在價值的肯定與提升上面;換言之,不僅要保存自我的生命,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還必須更進一步尊重他人的生命,肯定他人的存在價值,甚至還應擴充到對於一切萬物的尊重與愛惜上;關永中先生說:「去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