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

ID:38111371

大小:432.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_第1页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_第2页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_第3页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_第4页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肖四新[摘要]在国内外人文学术界持续了30余年的文学经典论争,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论争,而是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推动下进行的一场关于审美领导权、教育权、话语权的争夺,其实质是一场文化主体性之争。作为文学经典论争重要组成部分的跨文化经典重构,是文化移入过程中,接受者为确保民族文化身份不被外来文化湮没而作的努力。本文在剖析文学经典论争实质的同时,从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学建构的角度,论证跨文化经典重构的必要性。[关键词]文学经典论争经典重构外国文学[作者]肖四新(1965-),男,湖北天门人,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

2、界文学教学与研究。文学经典论争作为近30年来国内外人文学术界的一个重要和热门话题,涉及到经典的生成机制、经典的品质等诸多问题,但其核心的问题是,经典是否应该重构。围绕这一问题,欧美学术界形成了“捍卫经典派”与“拓宽经典派”对立的双方。“拓宽经典派”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美国,代表人物有乔治·麦克费登(GeorgeMcfadden)、保罗·劳特(PaulLauter)、莉莲·罗宾逊(LillinanRobinson)、希拉·狄兰妮(SheilaDelany)、莱斯利·菲德勒(LeslieFiedler)、休斯顿·贝克尔(HoustonBaker)等人。“拓宽经典派”在对经典品质的

3、理解上,往往持建构主义立场。他们从欧美国家已有的文学经典中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人选的都是欧洲的、白人的、男性的和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家作品。因此他们认为所谓经典其实是权力等外因操控与建构的结果,既不客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08K-02)与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批准号:07JDTDXM75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学经典论争与外国文学经典的重构·观也不公正,大都带有帝国主义、男权霸道、种族歧视和等级观念等话语霸权色彩,对少数民族、妇女、劳动人民和普通大众起了不良的影响。比如乔治·麦克费登就宣称:“有特权的经典的建立本身即是令人

4、反感的,它提倡精英主义、种族优越感并向体制机器低头。”[1]他们以此否认构成经典合法性的美学特征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主张对已有的文学经典进行解构,并按照多元化的原则重新建构经典,以此拓宽英语文学经典的范围。1979年,哈佛大学专门展开了一次经典问题研讨会,会议论文被编辑成《英语文学:拓宽经典》一书于1982年出版。“拓宽经典派”的出现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多元主义政治和文化理论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多元文化主义者以文学为切人点进行的一场颠覆主流文化的运动。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承认不同文化的平等价值,并给予所有社会文化群体以平等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地位。在这场政治与文化斗争

5、中,文化研究充当了急先锋。文化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性别研究、后殖民主义研究、少数民族话语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经典论争的最初焦点便是从文化研究的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引导出来的,女权主义运动也是这场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在《英语文学:拓宽经典》里就明确提出英语文学经典中应该包括用英语写作的非白人非男性作家。书中收人了很多讨论非传统英语经典的文章,还讨论了教育机构、性别差异在形成经典中的作用。费德勒指出:“植根于种族、阶级、性别中的无意识预设,在经典的形成与传承中,限制着大学老师在文学教育中的视野,使文学经典只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2]这种解构与建构活动,从表面上看是针对

6、文学经典的,而其实质是边缘阶层,或者边缘阶层的代言人,试图借此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保罗·劳特就说:“文学经典是一种文化借以将社会权力合法化的手段。”[3]所谓文化主体性,是指个人或者群体等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即文化身份。以女性、普通大众等为代表的边缘阶层,其文化身份被遮蔽,无法言说自己,总是被别人言说,所以他们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的解构与重构,找到失落的文化主体性。事实上,“拓宽经典派”也并不是要解构一切经典,抛弃一切经典,而只是解构已有的部分传统经典,因为“拓宽经典派”的本意并不是不要经典。只有少数极端派要求彻底推翻传统文化中已经形成的经典,而绝大多数“拓宽经典派”者依

7、然主张要阅读与学习经典,他们只是对经典的构成与品质有不同理解。因为他们都明白,任何一个民族文化传统都是由一系列经典构成的,或者说经典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传统的弘扬就是一系列经典的传承。正因为“拓宽经典派”也并不排斥经典,所以引出了经典重构问题。多元文化主义者对主流文化的质疑与挑战,招来了新保守主义的攻击。新保守派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者关于人类社会中各种族、各民族、各群体间只是存在差异,而无优劣之分的预设是人为地取消了价值标准,导致了文化相对主义,动摇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