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

ID:38113177

大小:318.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_第1页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_第2页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_第3页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综述·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研究新进展青海大学医学院(810001)张庆欣综述青海省人民医院影像中心(810007)唐桂波审校摘要泡型包虫病(AE)是棘球蚴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从肝AE影像学分型、肝泡性包虫病影像学表现、AE肝外脏器转移机制及常见转移部位等方面对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优选原则作一综述。关键词泡型包虫痛影像学进展中图分类号B383.3R445泡型包虫病(alveolarechinococeosis,AE)又称多房棘球蚴病,或泡状棘球蚴病,是棘球蚴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世界各地均有报告,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农牧区,随着交通的便利,人员与物资交

2、流,东西部地区特有的寄生虫病也会发生交流、蔓延的危险⋯,由于AE生长酷似肝癌,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对病区人民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其预后好坏,取决于早期诊断并及时实施有效治疗。1AE的病理学改变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此病有2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另一种是由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泡型棘球蚴虫的成虫寄生在狐、犬、狼的小肠内,含卵粪便排出被人类误食,虫卵则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孵化成蚴胚,附着于肠黏膜,钻入肠壁血管,沿门静脉先进人肝形成病变。有的由肝经右心到脑、肺和全身其他器官;或由淋巴系统扩散。该病的危害与其生长方式紧密相关,病变进展过程中,泡型

3、棘球蚴以内殖性芽生和外殖性芽生方式增殖,像恶性肿瘤一样浸润性生长[2】。泡型棘球蚴外殖性生长,先是向外伸出伪足。后呈串珠状或原生质样条索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逐渐形成小囊泡。无数直径(1一lO)mm的小囊泡形成实性结节、肿块或两者兼有。其断面酷似蜂窝样或海绵样改变。结节·73·常为多发,分布于肝内各叶,大小在(1—3)cm左右,也可形成较大肿块,多大于5cm,甚至大于20cm以上。这种肿瘤样肿块质地坚硬,其大小随时间长短不同。由于病灶生长速度较快,血供少,病灶中心坏死液化,形成较大空洞。同时,在其生长过程中,小囊泡周围结构内钙盐沉积并逐渐向病灶内发展,形成形态各

4、异的钙化∞、4】。AE的这种生长方式反映了其特有的病理学特点,并为影像学诊断提供了病理学基础。根据1997一ll里斯本国际包虫病会议【51制定的诊断分级标准,对AE进行P、I、M分级:P代表肝脏病变的定位,Po肝脏上未发现包块;P,单一损害<2个肝段,不包括浸润肝内血管或胆管;P2在Pl的基础上包括浸润肝内血管或胆管,或者肝内损害达3或4个肝段,不损害肝内血管、胆管;P3单一损害达(3—5)个肝段,包含肝内血管或胆管,或者多个损害不包含肝内血管或胆管;P4单一损害包含(6—8)个肝段,或多个损害包含肝内血管或胆管。I表示包含的相邻器官:Ix无评价;Io病损不包括临近脏器;I。病损

5、包括相邻1个组织或器官;I:病损包括1个以上的组织和器官。M代表转移:M。无评价;M。病损无转移;M。病损只转移到1个器官;M2在1个转移器官上有多个病损部位;M,在不同器官中有一个或多个转移。这种分型加上淋巴结和肺、脑转移的情况就可以构成(类似肿瘤TNM的分期的)PNM分期。可用于影像学分期。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哺J,AE可分为三期,早(病灶局限于1个肝段)、中(病灶侵入2个及以上肝段)、晚(出现并发症、肺或脑转移)期,这种分期反映了病变的发展程度,对手术决策及预后判断更为实用。2AE免疫诊断的临床应用传统的卡松尼氏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酶联万方数据·74·免疫吸附试验对AE诊断

6、的特异性较低。目前国内部分医院采用包虫病八项¨1检查,对囊液抗原(EgcF)、头节抗原(EgP)、囊液半纯化抗原B(EgB)、泡球蚴抗原(Em2)4个抗原点进行测定,结果八项全部阳性。他们在检验过程中发现,AE病灶位于不同的脏器时,包虫病八项免疫诊断的敏感性亦有所不同。其对肝AE的敏感性最高,然后是肺、腹腔、脾、盆腔AE,而对仅发生于脑、骨、眼等部位的敏感性则较差。3肝AE影像学诊断3.1肝AE影像学分型Gharbi等¨o报道了超声诊断肝包虫,分为五型:I型为单囊型;II型为I型+内囊分离;m型为多子囊型;iv型为异质型伴有假肿瘤形状;v型为囊壁钙化。此种分型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

7、义,但没有将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划分。Didier等[9】报道了24例肝AE的超声诊断并分为三型:I型为实质性结节非均质性损害;II型为伴中心坏死假囊性损害;Ⅲ型为强回声区与液性暗区伴有“地图样”损害。国内有学者将肝AE的超声声像图分为三型¨0

8、:实性肿块型;肿块液化型;肿块钙化型。实性肿块是基本型,液化和钙化是疾病的发展过程。既往文献将肝AE的CT表现主要分为三型【11

9、:I型为实质型或巨块型;lI型为结节型;ill型为混合型。Marti等¨21首先报道了肝包虫MRI表现。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