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

ID:38120491

大小:178.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_第1页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_第2页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_第3页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2期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61No122006年4月JOURNALOFHUIZHOUUNIVERSITYApr12006浅论古典舞立身之本—身韵佟欣婷(惠州学院 艺术教育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摘 要:古典舞是一门借鉴、汲取、综合戏曲、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的表演艺术,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身韵教学法的确立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的依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确立了古典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在系统研究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性、作用、价值和教学方法

2、等前提下,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古典舞。关键词:审美;价值取向;身韵教学法;重要作用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6)01-0125-04  古典舞是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提炼、加工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和创造,长期流传下来,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大多保是中国古典舞

3、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存在戏曲艺术中,以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术灵魂所在。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合和高度统一为其主要特色,是一门借鉴、汲取、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综合戏曲、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的表演艺术,曾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1]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近几十年来,经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过几代舞蹈家的辛勤探索和创造,从继承戏曲舞蹈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和武术身法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艺术样式入手,根涵。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据舞蹈艺术自身规律的特点,以及时代精神的要力与形合”。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戏曲舞蹈进行开发(一)形:式整理,并对其作了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与探讨,创立了一套古典舞教学的基本方法,取名为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身韵”教学法。身韵教学法的确立使古典舞摆脱了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对古典戏曲的依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5、皮之不存,毛将焉确立了古典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中的重要地位。附”,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因此,对古典舞身韵的特性、作用、价值和教[1]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当然,不同民学方法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也就成为发展古典舞的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式美不同的要求。作为中国古必然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姿态)情况  一、古典舞身韵及其审美特性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身韵”即“身法”与“韵

6、律”的总称。“身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收稿日期:2006-02-21作者简介:佟欣婷(1977-),女,江苏徐州人,惠州学院艺术教育系舞蹈教师。126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6卷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而“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都是靠“劲”运用得当才得以表达,有“刚中有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劲”的。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运动法则。“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作为“身韵”教材,究竟在“形”上应包涵哪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些内容?众所周知,通过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

8、先解决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美。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一个强度很大这决不是什么人杜撰出来的审美标准,从出土的墓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神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自古至今一脉相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那就是“身韵”在“形”的感,使之“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