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ID:38122147

大小:1.5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_第1页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_第2页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_第3页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_第4页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天然气技术Vol.4,No.6第4卷·第6期NaturalGasTechnologyDec.2010doi:10.3969/j.issn.1673-9035.2010.06.011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11,21,23谢世文冯一波葛鹏莉姚尚胜(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北任丘062552)摘要基于野外区调、取心测录井、试油等资料进行麻黄山西区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复杂的断裂背景及前侏罗纪千沟万壑的古地

2、貌使得该区中生界油气输导体系多样化;断裂体系是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介质,其有效性与断裂封闭性及时空配置相关,时空配置在西缘冲断带、中央凹陷带、东部凸起带各有不同,根据主干输导介质及其输导路线相应归纳为单一断裂“直排型”、断裂—不整合“烟花状”及断裂—不整合—裂缝“折曲型”输导体系;西缘冲断带以“直排型”输导体系为主,发育断块油藏和断背斜油藏,面积小、油柱高度大;中央凹陷带以“烟花状”输导体系为主,主要为致密低渗岩性油藏,规模小;东部凸起带发育裂隙,以“折曲型”输导体系为主,多为次生油藏,主要为岩性—背斜(鼻状)油藏,油水分异彻底。关键词输导体系成藏油气分布麻黄山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

3、TE1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35(2010)06-0035-05区。0引言1地质背景流体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也是把握油气成藏规律的关键。通常输导体麻黄山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6]系被定义为油气从烃源岩运移到圈闭过程中经过的段,向东与天环坳陷中段衔接过渡,总面积约为[1]24所有路径网。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不整合1025km,烃源岩生烃强度为(50~200)×10t/2面、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岩石地层等介质均可构成流km。依据“西断—中陷—东凸”的区域构造格[2]体输导系统。不同含油气盆地具有不同输导的介局,研究区由西向东可划分

4、为西缘冲断带、中央凹质,不同介质的组合、主次和时空配置对油气的输陷带及东部凸起带。近年来,由于中国中西部前陆导方式、效率也不同,从而影响油气藏的分布、规盆地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具有前陆盆地结构和[7]模以及圈闭的油气捕集能力。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点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引起了勘探工作者许多学者运用泥岩压实作用、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成的高度关注,盆地西缘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构造特[3-5]岩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油气运聚特征研究,取得征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拥有良好的矿产集聚条[8]了良好的勘探效果。然而,现今的勘探表明麻黄山件。西区油气勘探潜力大、油藏横纵向分布差异明显。麻黄山西区中生界含油

5、层位为下侏罗统延安组如何利用有限的钻井、测井、试油以及野外资料来(划分有延1段—延10段)及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分析油气成藏规律是当前勘探开发的首要问题。笔有长1段—长10段),以河流—湖相三角洲沉积体者拟通过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背景下的麻黄系为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其有机质各项指数已[9]山输导体系来研究输导体系的组合规律及成藏模达到大量生油气的成熟演化阶段。延安组与延长式,以丰富该区油气勘探理论,预测油气优势聚集组之间发育一套不整合面,主要剥蚀层位为长1段、收稿日期:2010-06-06修订日期:2010-09-08作者简介:谢世文(1985-),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储层

6、地质学与油气成藏模式。E-mail:xsw_home@foxmail.com天然气技术/35第4卷谢世文,等: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第6期长2段,局部见长3段部分剥蚀。盆地西缘地区与整合评价该层为油层。宁东17井延8砂体的储渗性良个盆地大同小异:各组段地层之间几乎全为整合及好,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平均为70.7mD,且假整合接触,鲜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整体上构造高度与宁东3井相当,但试油显示其并不产油。看,中生界油藏受断裂、不整合面控制作用明显。相反,宁东17井延5段砂体的含油级别较高,以油浸为主。与邻近的宁东3井区延5段不产油相比较,2油藏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宁东17

7、井区的油气极有可能是由于下部的油藏与输导体系的关系为:由输导体系可寻出延8段油气被破坏后在延5段重新聚集成藏。宁东17[10]油气藏,而从油气藏出发可牵出输导体系。因井延8段取心含高角度裂缝,缝中含微量沥青,油气此,运用研究区已知的油气藏分布规律,结合成藏应存在逸散。驱动力分析,进而研究输导体系及与成藏的关系是3输导介质类型及其配置关系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麻黄山西区已发现多个典3.1断裂输导介质型油气藏。西部以环池油田及宁东5井区油气藏为代表;东部以宁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