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

ID:38132702

大小:267.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_第1页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_第2页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_第3页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_第4页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_花木兰_到_女勇士_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6年8月No.4,2006(SOCIALSCIENCEEDITION)Aug.,2006从“花木兰”到“女勇士”———试析汤亭亭对中国故事的改写霍小娟(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89)摘要: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汤亭亭作品的普及程度在当代美国文坛几乎是无人比拟,她的作品不仅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历年来居于畅销之列,而且在学术界也占居一定地位。汤亭亭的文本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对中国材料的使

2、用,她大量移植、挪用、改写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文学典籍。以她在《女勇士》中对中国花木兰故事改写为范例,探讨作者在故事的移植变形中传达出的独特的个人的、族裔的经验,以及这种移植在文学表现中也有其意义。关键词:花木兰;《女勇士》;改写中图分类号:I106;I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06)04-0068-05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文坛崛起的汤亭亭(马克辛·洪·金斯敦),以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赢得个人盛誉,她的创作也为整个美国的亚裔文学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她的作品不仅入选

3、美国的权威文学选集(如《诺顿美国妇女文学》、《希斯美国文学选集》等),成为目前在美国大学讲授最多的作品。而且带动了整个一个族裔的文学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①华裔文学近年来在美国声誉日隆,与汤亭亭取得的文学成就密不可分。”出身于一个第一代华人移民家庭,汤亭亭对自己的身份一直强调一个事实:“我出生在加州的斯托克顿,我(就是)美国女人。我也是华裔美国女人⋯⋯”,她也称自己是“西岸的华裔美国人”、“会讲广东四邑方言②的美国人”。拥有双重背景是其作品跨文化特色的一个决定因素,但在所有华美作家中,作品涉及中国材料之多、运用中国

4、文化意象之集中,她是首屈一指的。她将这种写作特征贯穿到目前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中,引起学界各方的讨论,尤其是第一部作品《女勇士》的出版,曾引发华美文学界著名的“赵汤论争”。此论争的关注点涉及到文本的写作意识、写作手法等方面,但焦点却可以说落在一个如何看待汤亭亭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文本的问题上。一般来说,在批评界有3种看法:一种将汤亭亭作品中的中国故事看成是远离美国现实的富有异域特色的“他性”言说,是“东方情调”(美国评论界有很多人持此观点);一种认为汤作中的中国故事完全背离了原作,是对中国文化的虚假言说,借以迎合白人读者

5、(这种观点以华裔作家兼评论家赵健秀为代表);收稿日期:2006-02-27作者简介:霍小娟(1968-),女,陕西清涧人,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部讲师,博士。68一种则认为汤作中的中国故事是作者有意的建构,借以表现独特的华裔美国经验。这后一种观点日渐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笔者试图在此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的文本细读,以分析原中国传统故事是如何进入作者文本,它又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作者的故事与原故事有哪些契合与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者言说故事的目的及其带来的文化意义。一众所周知,花木兰的故事源自一首乐府民歌《木

6、兰诗》,此歌产生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产生于北朝,经隋唐文人的加工润色而成。该诗最早见录于南朝陈朝人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又存录于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二五“梁鼓角横吹曲”。这首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句的叙事诗歌在中国广为传唱,诗中刻画的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凯旋而归的花木兰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多少年来,花木兰的故事虽然也以讲唱文学、戏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传播,但其内容和人物形象却并没有多大改变。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花木兰形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妇女的理想。早在周代,就有了男尊女卑的“陋习”,将男女的社会

7、分工限定,“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易·家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属于“外”而由男人来管理,妇女只管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不仅如此,封建历朝历代还制定了种种女性礼仪规范与戒律,把女性教化看作是巩固封建男权统治的一项主要内容。与儒家思想有密切关联的女性教化往往也强调家族观念,重视血缘关系。儒家以“孝道”为做人之本,《论语》中就指出“孝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封建帝王也都以“孝”作为建国治帮之基础,大力宣传提倡“忠孝”行为。由家及国,“孝”成为维系家庭与国家的重要因素。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妇女

8、深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束缚与浸染,她们虽也有对人性的向往,对自由平等的渴望,也“心怀壮志”,但这一切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中都难以女性身份追求。花木兰的故事既体现了妇女对传统世俗价值观的一种挑战,又符合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花木兰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女性价值观,并以其智慧与勇气展现了蕴藏在女性身上的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