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

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

ID:38145662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_第1页
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_第2页
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汉乐府诗看汉代的乐舞文化【摘要】汉乐府诗作为汉代文学中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成为历代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在对乐府民歌部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渐成熟。汉文化博大精深,汉代的音乐舞蹈不但发扬光大了先秦时期的艺术之美,还兼收并蓄,融汇了其他民族及外域民族的艺术精髓,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以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为代表的舞蹈形式,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中华民族乐舞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汉乐府诗研究了汉代的乐舞文化。【关键词】汉乐府;汉代;乐舞汉代由于政治的大一统,经济的恢复,楚

2、风的影响等因素,乐舞百戏相当盛行,有人说:“可以这么说,恐怕没有哪个时代会像汉代那样,勿论尊卑上下,不关四夷八方,几乎都在歌舞伎乐面前表现得如痴如醉,趋之若鹜。汉代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提倡宽仁德治的思想、恢弘磅礴的盛世精神、汉文化的经学化以及对异域文化的接纳和吸收四个方面。大一统的汉代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乐府诗中的思想文化内涵,而相反在汉乐府诗中也保留着很多的汉代文化的印记。汉乐府诗中体现的汉代的思想文化特质首先体现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思想,而汉代的神学思想出了对有汉之前的神学的继承以外还受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影响。再者,汉乐府诗中还提倡“孝”与“德”,重视血亲伦理,显现出了明显

3、的汉代礼乐文化的特征。三者,在汉乐府诗中多有游仙主题出现,这源于人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神仙观念,对于生命意识的深刻思考使得神仙观念得以出现,这又不能不说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两汉时期,乐舞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上自帝王公卿下至黎民百姓普遍喜歌好舞,社会上还活动着一大批倡伎俳优等专业乐舞艺人,他们共同营造了时代色彩很强的乐舞风俗。由于汉诗基本上是一种与乐舞相结合的艺术样式,汉人乐舞行为的目的、方式和他们的歌乐欣赏风习等必然要对其产生种种影响。以下将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汉代乐舞风俗对汉诗的重要影响。一、汉乐府诗中的乐舞文化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传统

4、雅乐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先秦文化的转型,礼乐等级制度逐步废除,乐舞丧失了其在文化建构中的核心地位。两汉时代,统治阶级的提倡,经济的迅猛发展,享乐之风的盛行,以及人们对自身情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共同推动了俗乐舞的繁荣。汉代乐舞逐步实现了从祭祀到礼乐再到娱乐的功能转变,当时乐舞百戏广为流传,歌舞伎乐的风尚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所言:“自汉以后,乐舞寖盛”,主要就是说随着秦汉之际楚人的大举北上,以及南北文化的大融合,汉代社会开始迎来一个以楚声楚舞为主干、以“俗”为审美特征的乐舞文化的新时代。俗乐舞在上流社会里的普遍盛行,又反过来极大地影响了下层民

5、间。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平民百姓歌谣的记载。民歌民谣非常富有生命力,不但广泛存在、流行并为乐府所搜集,而且还使当时的音乐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以北方民歌为基础的《相和歌》,就是一种成熟的唱和形式并加管弦伴奏,并直接影响了后来《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其中《相和大曲》有多节歌词,有艳、有趋、有乱,结构形式更加多样。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但却与《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汉代《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另外,汉代民间社会流行的

6、“鼓吹乐”,是对古代音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乐种之一。该音乐最早源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是一种以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歌唱。传入中原后,与各地的汉族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各种特色的音乐如邯郸鼓吹、淮南鼓员等。而朝廷也逐渐将“鼓吹乐”用于军队、仪仗和宴乐中,于是便有了“黄门鼓吹”(用于宴飨)、“骑吹”(用于车驾从行)、“横吹”与“短箫铙歌(用于军中,马上演奏)等。此外,古琴曲《广陵散》、《胡笳十八拍》,以及长篇叙事歌曲《陌上桑》、《焦仲卿妻》等历史遗存告诉我们,汉代既有古琴独奏也有说唱。当时音乐形式趋于多样化,音乐与舞蹈结合,说白和动作兼有,所谓“击鼓歌吹

7、作俳倡”,充分说明音乐正朝着戏剧的方向发展。而今天在洛阳等地出土的大量汉代乐舞俑群,则延续着春秋以来散乐发展的脉络,汇聚了歌舞、杂技、武术、幻术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以热烈生动、浪漫率真、迷幻神奇的百戏形式表达着汉代社会那种自由、感性、通俗、清新的文化趣尚,真实地反映出汉代俗乐舞的流行样式和风格。作为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的娱乐形式,乐舞百戏也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包括角抵、飞丸、鱼龙曼延、吞刀吐火等多种项目,以极大的包容性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多种艺术风格,可谓汉代俗乐舞最具典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