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

ID:38145700

大小:446.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7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_第1页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_第2页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_第3页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_第4页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_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基于唐宋地志诗文的分析¿马强内容提要本文采用以诗证史方法,主要从唐宋诗文、地志、笔记,探讨了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分布特征与变迁的具体时间,认为唐宋西部气候呈现出复杂多变、山地气候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差异明显特征;唐代西部气候从贞元、元和年间趋向寒冷,至五代、北宋时期则有一个气温回升期,西部普遍比较温暖,而自北宋末气候再次转向寒冷,南宋孝宗乾道六年至乾道八年下降到气候寒冷峰值。关键词唐宋时期西部地区气候变迁〔中图分类号〕K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3-0136-06中国西部从西北到西

2、南,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唐代西部气候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云贵高带三个气候带,沙漠、高山、高原、盆地气候各异。历原西北、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因纬度较高,唐代仍史上由唐至宋是我国中古气候由温转寒的重要转然常常有终年高山积雪的现象。川西北高海拔地区折期①,考察此一时期的气候变迁不仅对了解西部气候仍然比较寒冷。如唐五代川西盆地边缘“山有积雪,春夏不消”④。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气候复杂多样性有所裨益,而且对认识唐宋间气候过渡的区域表征也有重要意义。也说明自成都肉眼可见平原西部边缘雪山景观。不西部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特点在唐代的表现十过山区地形复杂,气候

3、也不能一概而论,唐代肃州分突出。根据竺可祯先生中国历史气候变迁理论,(今甘肃酒泉)祁连山区就是“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⑤;而瓜州(今甘肃安西)乐县一带则是“积雪夏唐代处于温暖期,而自北宋开始气候转寒,至南宋中期出现中古寒冷峰值。但是近年满志敏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唐代气候并非一直处于稳定的温暖期,公元8世纪中叶以后气温曾有较大幅度的波①竺可祯《:中国近五千年以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②古》1972年第1期。动。蓝勇先生更认为唐代气候在中期的突变是导②近年来研究唐代气候变迁的主要论文有,满志敏《:唐代③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致

4、唐祚由盛而衰的重大自然因素。从当时的气候《,历史地理》第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满志敏《: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观察记录中,西部地区也并非普遍温暖。考察唐宋论》《,第四纪研究》1998年第1期;费杰、侯甬坚、刘晓东、安芷生、西部气候及分布变迁应十分重视当时地志诗文的王苏民《:基于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历史文献记录的唐代气候冷暖波动特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蓝勇《:唐代记载信息,尤其是国都所在的长安关中平原以及山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1期。南、剑南等战略要地的气候状况在地志诗文中反映③蓝

5、勇《: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1期。较多,为唐宋西部气候研究的深入细化提供了难得④《方舆胜览》卷五六《成都府路·威州》。的实录性资料。⑤②《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陇右道下》。136唐宋时期西部气候变迁的再考察②不销”。杜甫《前苦寒行二首》也有“白帝去年雪在候史价值“:天水之地,迩于边陲,土寒不产芭蕉。戎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师使人于兴元求之,植二本于亭台间。每至入冬,即风利”③的诗句,反映唐代三峡冬天有时也是十分连土掘取之埋藏于地窟,候春暖即再植之。庚午、辛寒冷的。元和三年羊士谔在资州(

6、今四川资阳市)刺未之间,有童谣曰花开来裹,花谢来裹。而又节气变史任上发现当时气候异常,曾记录“州民自言巴土冬而不寒,冬节和煦,夏节暑毒,甚于南中,芭蕉于是花开,秦人不识,远近士女来看者,填咽衢路”⑧。芭蕉湿,且多阴晦。今兹晴朗,苦寒霜颇甚。故老咸异之”,并作诗记咏叹“雨霜以成,看旧感前闻。爱景本为热带、亚热带植物,汉中约在北纬33℃,天水约随朝日,凝阴积暮云”④,可见唐代后期四川冬季曾在北纬3315℃-40℃,今天芭蕉在天水地区已经无有过严寒低温,这说明在唐代西部山区的温暖气候法生存,汉中地区仅有极少芭蕉可培育观赏。而在似乎并不明显,并没有出现因气

7、温升高而发生的大晚唐五代间,兴元府有大量芭蕉种植,甚至秦州也可面积的冰雪融化现象。关于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移植成功,说明晚唐五代这两个地区气候还是相当杜佑《通典》有珍贵记载:如谓藏南谷地“其国风雨雷温暖湿润的。这一自然现象就是当时人也感到困雹,每隔日有之。其地节气,有如中国暮春三月。山惑,所以《玉堂闲话》作者王仁裕在这条纪事后不禁有积雪,地有冷瘴,令人气急不甚为害”《;旧唐书》卷感慨道“:暑湿之候,一如巴邛者。盖剑外节气,先布⑨一九六《吐蕃》也谓“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稻,有青于秦城。童谣之言不可不察”。唐代山南气候冬稞麦、莹豆、小麦、荞麦”⑤,也注意

8、到青藏高原高寒春气候温暖在历史文献与唐诗中也有许多例证:兴气候与高原农业地理的特征。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德宗避关中朱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