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

《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

ID:38199327

大小:24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_第1页
《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_第2页
《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研究2009年8月第22卷第8期TCMRes.August2009Vo1.22No.8文章编号:1001—6910(2009)08—0003—03·学术探讨·《黄帝内经》“元气"源流探微闰立国,杨青,王亨飞(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张掖734000)关键词:中医学黄帝内经元气源流.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志码:B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琼明。”《黄帝内经》中关于“气”的理论肇端于先秦“精在古代哲学家看来,日月星辰的发光、植物的生长、气学说”。所谓“气”,在古代有两种意义:一指天鸟

2、兽的飞走、人类的智慧等都是精气作用的缘故,即气,一指人的呼吸气息。天气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要,《管子·内业》所谓之“化不易气”。气息于人的生命必不可少,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正精气学说不仅坚持了宇宙万物的物质观,而且是从这种对气的认识中,建立起以气为基础的自然坚持了万物源于气的统一物质根源的观点。精气学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把“气”作为医说不仅对宇宙万物的生成以及各种自然现象作了唯学概念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气”一直被作为物的解释,而且对人类生命的起源、精神现象等也提一个哲学概念,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远在战国出了朴素的见解。这不但为后来的唯

3、物主义哲学发中期,齐国稷下学派中以宋钎、尹文为代表的哲学家展开辟了道路,也对《黄帝内经》之“气”理论的形成继承了在他们之前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把开拓了先河。老子的“道”作了加工改造和创新,提出“气”是世界1“元气”的由来万物的总根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哲学家们曾对人类生命的所谓“气”,是一种细微的流动性物质;“精”也起源作过大胆的探索。如《庄子-知北游》云:“人是一种气,它是气的精粹部分。《管子·内业》云: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气”是“精也者,气之精也。”故常以“精气”并称。宋尹氏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黄帝内经》继承了这一

4、观认为,“精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其小无内,点,把“气”作为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其大无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小的物质单本物质,“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之后的《难经·八位,而世界万物又无所不包罗于“气”之中。难》也有“气者,人之根本也”的论述。“气”既然是万物的源泉,而人作为万物之一,“元气”之名,本为一哲学名词。《磷冠子·泰故也来源于气。《管子·内业》日:“人之生也,天出录》指出:“天地成于‘元气’。”这是对“元气”一词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心术下》日:的最早记载。《尔雅·释诂》中解释“元”字,日:“气者,身之充

5、也。”《管子·枢言》日:“有气则生,无“元,始也。”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中对气则死,生者以其气。”古代哲学家大胆地探索了生“元气”亦有同样的认识,日:“元者,始也。”其见解命的起源,气聚而形存,气散而形亡。宋研等还认都把“元气”作为原始之气。在医学著作中最早使为,精神现象也与气的变化有关。《管子·内业》用“元气”一词的是《难经》。《难经》中的“原气”到云:“气道(导)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李东垣时便改为“元气”,并加以阐述。学者一般认就是说,有了精气,才有生命,有了生命,然后才有人为“原”和“元”于汉字同义,故历代医家均认为“

6、元的思维和智慧。气”一词的使用首推《难经》。精气学说强调“气”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2“元气”的发生“气”可以分为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气在对立“元气”系于命门,首先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难统一的矛盾运动中演化流动,生生不息。阳气上升经》。《难经·三十六难》日:“命门者⋯⋯原气之所为天,阴气下凝为地。天气演生四时六气.地气化生系也。”《难经·八难》日:“所谓生气之原者⋯⋯谓五行五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上下交泰化生万物。肾间动气也。”说明“元气”起于肾间,是人体诸气的一切事物和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源泉。《难经·三十六难》又云:“脐下肾间动气

7、者,《吕氏春秋》日:“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人之生命也。”《难经·八难》强调:“故气者,人之根中医研究2009年8月第22卷第8期TCMRes.August2009Vo1.22No.8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说明“元气”是生命的根赖后天之气以充养。可见“元气”之盛衰,并非完全本,亦指明它聚于脐下。《难经·三十六难》言:“三取决于先天禀赋,也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说明“元气”由肾切相关。所以《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日:“人间而分布三焦,从而发挥它的动力作用。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明代张介

8、宾把“元气”放在命门的水火阴阳中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加以阐释,是对命门与“元气”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