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复习资料

环境法复习资料

ID:38201188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环境法复习资料_第1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_第2页
环境法复习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环境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1-11重点):1.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安全和促进生态平衡为目标,对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作的规定。2.环境影响评价:亦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在环境开发利用之前,对该开发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对象:建设项目和规划。3.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4.大气污染:指大气因某种物质

2、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存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5.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原料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6.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7.风景名胜区:具有观赏

3、、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8.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的作用下,土壤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9.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0.野生动植物:是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合称。野生动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它既是重要的物种和环境因素,又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按其保护程序可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且无法证明为人工栽培的植物,为分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4、按其保护程序不同,可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共同责任是指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有区别的责任是指由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方面的责任不同,不同国家之间,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环境保护责任的分担不应是平均的,而应当与它们在历史和当前给地球造成的破坏和压力成正比,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责任。12.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分为人工环境和自

5、然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3.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因自然界自身变化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冰川运动等自然灾害。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14.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常见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染污、土壤污染等。

6、15.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主要有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原退化、土壤贫瘠化、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16.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17.污染物排放标准: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允许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所作的控制规定。18.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7、。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个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19.海洋环境污染: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将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现象。20.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