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ID:38225057

大小:455.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1页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2页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3页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4页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旅游文化学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为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1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6月16日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为例作者:王国贵摘要: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苗族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商品。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

2、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风情绚丽多彩,作为正在开发中的西江旅游景区,如何做好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呢?它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西江,千户苗寨一、引言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拥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超高水平,能打造您所需的各式各样装饰银品。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

3、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据相关历史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115户,1997年为1227户。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故称“千户苗寨”。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产

4、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能把握好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益增多。2008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旅游产业意识不够,政府引导力度不强,当地旅游经济落后,西江犹如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直至2008年凯里-西江公路的开通,“一会、一展、一节”的成功举办,拉开

5、了西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顿时“千户苗寨”西江成了苗族生态旅游的热点。雷山县人民政府借旅发大会的平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投重金把西江打造成为全省乡村重点旅游景区,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而名扬海外!受到众人的青睐,世人的眷恋。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有苗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店铺160余家,已经开发出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银饰系列、苗族服装、刺绣,土特产系列等。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三、民俗旅游开发中应注意

6、的问题(一)注重旅游开发的差异性很多民俗旅游景点在兴建之初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粗制滥造。对景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不考虑市场的需求状况、景点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区位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没有本着“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原则,匆忙上马。民俗村、文化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相互模仿,照抄照搬。致使大多数的民俗旅游景点缺乏新意,缺少特色。雷公山区是苗族的聚居地,但各自然寨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民俗民风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发西江旅游项目中要注重突出差异性,避免重复开发。(二)要重视民俗文化保护,避免民俗的消亡1.

7、民俗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加速了民俗的消亡.民俗旅游的开发,游客源源不断地到来,经济发展加快了脚步,他们从发展民俗旅游中致富。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在穿着方面,他们可能会觉得长袍大衫样式单一,穿着不便,而选择现代的服装;在居住方面,他们可能更加趋向于选择坚固耐用、采光好的现代结构房屋。与此种种,相比之下,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会显得不合时宜,而逐渐被新的生活方式取代,许多民俗将会退出日常生活.2.民俗地居民观念的转变,加速了民俗的消亡。随着民俗地居民经济状况的改变、外界接触的增多和民俗旅游的发展,居民的经济观念必将增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发生转变。原来那种

8、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民风可能会被看重回报、贪图利益的风气所取代。甚至出现一些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民俗的行为。3.传统的苗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