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

ID:38227179

大小:180.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_第1页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_第2页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_第3页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_红豆_与_青春之歌_对爱情双重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4No.12004年2月JournalofYanchengTeachersCollege(Humanities&SocialSciences)Feb.2004《红豆》与《青春之歌》对爱情的双重理解吴苏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50年代小说《红豆》和《青春之歌》都描写了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对当时“革命+恋爱”小说模式的反拨。但那个年代的作家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她们的思想和创作都无法避开“为政治服务”的套路,爱情则成了神话,而且一旦背离了革

2、命,将必然走向崩溃;只有依附于革命,爱情才有可能获得新生。【关键词】小说模式;政治意识;爱情;革命《;红豆》《;青春之歌》【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04)01-0062-04宗璞的中篇小说《红豆》以青年人的爱情生活革、人类解放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纵来表现关于人的建设的主题。主人公经过微妙而然有些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也只是一些粗线条又痛苦的心路历程之后,意识到在个人感情、爱好地反映反对农村封建包办婚姻的,直到1956年,之上还存在着伦理的规范,而在这种伦理规范之“双百”方针出台“,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

3、以下走上革命道路是不可改变的,否则,爱情的悲剧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论争”,文就是必然的。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虽以革坛才开始出现一片生机。《红豆》在探索人性奥命历史为题材,但不以厚重的历史感取胜,而重在秘、表达真情实感上可以说是打破了文学创作中讲述发生在一个女青年身上的爱情故事。生活在的禁区,并以知识分子的爱情为题材进行了大胆30年代的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不屈服于命运,由对的尝试与创新。作家宗璞极力响应“双百”方针的家庭、社会的个人反抗走上阶级革命的道路,在追号召,以自己创作的实绩指出爱情是源自于人类求光明、真理的过程中,爱情由初生到破灭再到重本能需求的

4、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而这在仅仅把建又一次告诉人们:只有把个人同国家、民族的命爱情当作革命人生一部分的50年代来说是非常运结合在一起,投身革命,个人的爱情才有前途。可贵的。杨沫的《青春之歌》无疑更是一部具有广50年代的这两篇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的泛影响的“经典性”文本,这部反映一个女青年成反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时隔近半个世纪,回长历程的长篇小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首再读,我们发现这两个文本惊人地相似,其实都的冲击波,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畅销在诉说着同一个话题:革命是爱情的支柱,爱情一书。同其它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作品相比《,青春旦背离革命,将不可救药

5、地走向灭亡。之歌》没有那么多严肃沉闷的阶级斗争内容,作者一、政治意识形态对创作主体的深刻影响采用了通俗化、可读性的手法,在那个反对“小资谢冕先生曾说“:中国特有的社会忧患总是抑产阶级情调”而“小资产阶级情调”又确实顽固存制文学的纯美倾向和它的多种价值,总是驱使它在着的年代里,爱情故事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向着贴近中国现实以求有助于改变中国生存处境这不能不说是《青春之歌》引起轰动的重要原因之[1]的社会功利的方向。”从整体上说,颂歌主题是一。解放初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一批又一批高大完美在50年代这样特殊的时期里,即便是有着的无产阶级英雄纷纷涌现。战争、革命、农村改“双百”

6、方针的号召,作家们开始涉足人性的禁区[收稿日期]2003-12-20[作者简介]吴苏阳(1974—),女,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62·时也是矛盾交织、顾虑重重。宗璞曾经说过“:我分子。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三个男性先后出现在觉得生活、生命里爱情不是最重要的,必须给它恰林道静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中,作家着意刻画[2]当的位置,感情总应该受理性约束。”是出于情了林道静对爱情的感知,文本中对女性心理的细愿或是不情愿,她将这种“理性”转换成了社会政致描绘流动着的优雅与伤感,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治因素并一直活跃在审美观念里《,红豆》

7、在某种的明丽和清新,无一不是精彩的闪光之笔。我们程度上便是这种观念下的产物。原本是较为单纯看到的林道静不是那种生下来就觉悟很高十分革地表现青年男女的情和爱,但作家没有完全把自命而无丝毫缺点的假大空式的人物,而是有思想、己的审美笔触停留在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这样有情爱、有血有肉的真实女性,她就像生活在我们“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延续了30年代小说“革命身边。与50年代的主流创作模式、与当时出现的+恋爱”的主题,热烈而又虔诚地把人物置身于革其它“革命+恋爱”的小说不同《,青春之歌》接触命社会这个大熔炉,提出情爱必须服从革命,革命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较适合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