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

ID:38227419

大小:123.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_第1页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_第2页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7月河南中医July2006第26卷第7期HEN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6No.7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理探讨12赵孔华,张沁园(1.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平原253100;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病位在脑之脉络。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脏虚为本,痰瘀为标;痰瘀互结、阻络壅窍是中风发病的直接原因。治疗原则有三:醒脑开窍,法重急救;痰瘀并治,法重通络;活血化瘀,法贯始终。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发病机理;治疗原则中图分

2、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06)07-0007-03脑为奇恒之腑,由精髓上聚而成,又称髓海。脑主元神,龙、张山雷秉《内经》之旨,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明确认识到中[2]司五感而主运动,统意志而御五脏。若髓海充足,则脑中元风病主要由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王永炎教授指出:“中[3]神健旺,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而多智,人的情感、意识、思维活风病的病位近年来多主张在脑,在脑之脉络。”因此,中风动亦正常。反之则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而智弱。一旦邪犯病病位在脑,邪犯脑之脉络,导致神明失用。于脑,使元神散乱,还可引起神识

3、不清、思维错乱、言语无序、3缺血性脑中风的病理基础以痰瘀为主行为失常等意识思维障碍之症。因此,脑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喜静恶扰,喜盈恶亏,喜通恶郁。为此,脑又被称为“中3.1脏虚为本,痰瘀为标清之腑”、“纯阳之腑”。唐宋以前,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宗《内经》、《金匮要略》之旨。这一时期的医家多认为1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中风的病理认识中风系外来之风邪,当人体气血亏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约占10%)、脑血栓络脉空虚之际,适外风入侵,致猝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形成和脑栓塞(约占50%)。短暂

4、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是症。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至金元时代,医家提出了各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的先兆。小中风主要为颈内动脉供血种不同的意见。刘河间提出“心火暴甚”,李东垣力主“正气障碍和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形成。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自虚”,朱丹溪则认为“湿痰生热”。明代医家王履从病因学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炎。脑栓塞角度提出“真中风”、“类中风”的概念。认为因火、气、痰所致的栓子来源于心脏者约占半数以上,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和的属“类中风”。进一步提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冠心病伴有心房纤颤形成的脑栓塞为最多。近年

5、来,发现主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愤怒伤其气者,多有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物质脱落阻塞颅内动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强调中风为人体脉,这是造成脑栓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自身病变所致。张景岳则直截了当地提出“中风非风”的著名论点,其病则由“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泛2缺血性脑中风病位—脑之脉络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突发昏愦,卒然仆倒。《素问·调经论篇》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清·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乃气虚血瘀使《灵枢·五乱篇》曰:“乱于头,则为厥逆

6、,头重眩仆。”由此可然”。近人张山雷强调:“肥甘太过,酿痰蕴湿,积热生风,致知,中风病病位在巅,即脑部。明清以前的医家多泛言中风为暴仆偏枯,猝然而发,如有物击之使仆者,故曰仆击。”目为脏腑经络失调,而未详言其病位,直至近代中西医汇通派前,我们认为中风之发生,在本为阴阳偏胜,气血逆乱;在标才指出病位在脑。如张锡纯言:“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为痰浊壅阻,瘀血阻络。形成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证候。过,而血之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在中风发作之前,病情有较长时间的病理演变过程。正如叶[1]经,其甚者,致令神经失其所司,至昏厥不省

7、人事。”张伯天士所指出的:“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若病情进一步进展,不惟阴阳偏盛偏衰,脏腑气血功能收稿日期:2006-04-04也受到影响,痰瘀等病理产物由此而生。病机即由虚致实,作者简介:赵孔华(1963-),男,山东平原人,学士学位,副主虚实错杂并存。现代研究表明,肾虚、痰瘀内阻是机体衰老任医师。及许多老年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沈自尹提出,人体衰老的实·7·2006年7月河南中医July2006第26卷第7期HEN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6No.7[4]质是肾虚,肾虚在老年人

8、中普遍存在。在衰老与老年病的天内神志渐苏。反之,如果不能及时开窍祛邪,抢救失误,往长期渐进进程中,在脏腑虚衰、阴阳失调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往神昏日久,正气愈伤,预后不良。中风急性期患者具备了[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