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

ID:38245325

大小:266.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1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_第1页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_第2页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_第3页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_第4页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_以张谷若先生译_德伯家的苔丝_为例 韩子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4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5No.42002年7月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July2002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韩子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河南洛阳471003)摘要:方言对译的方法虽然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肯定,但在英语文学的汉译实践中效果却不理想。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方言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各自的方言文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译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张谷若先生译的《德伯家的苔丝》中表

2、现得尤为明显。张先生在译文中使用了山东方言的成分。这些成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了原文中的乡土气息,但却表现不出方言成分的其他主要功能,扭曲了原文的文体特色,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方言的翻译实际上有很多限制,很难做到对等。就英语文学的汉译而言,使用汉语通俗表达法和加注应是比较现实的办法。关键词:方言;对等翻译;局限性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22X(2002)0420086205TheInadequacyofEquivalentDialectTranslation——

3、—aCaseStudyHANZi2man(DepartmentSix,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Luoyang,HenanProv.,471003,China)Abstract:Thoughcommendedbymanyscholars,thestrategyoftranslatingasourcelanguagedialectwithan“equivalent”oneinthetargetlanguageisratherproblematicintranslat

4、ingEnglishliteratureintoChinese.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di2alectsandtheiruseinliteraturemakeitimpossibleforthetranslatortofindinChinesearealequivalentforthedialectintheEnglishtext.Thedialectsusedinthetranslation,ShandongdialectinZhangGuruopst

5、ranslationofTessofthedpUrbervillesforinstance,wouldinvariablymissmostofthefunctionsofthedialectsintheEnglishtext,andmakethetranslationconsiderablydifficultforChi2nesereaders,distortingthelinguisticfeaturesofthesourcetext.Abetterstrategyfordialecttransla

6、tionistheuseofChinesecolloqui2alismscombinedwithnecessarynotation,whichmaynotbeperfect,butconveysinChinesethemajorfunctionsofthedialectsandpreservesthereadabilityoftheoriginal.Keywords:dialect;equivalenttranslation;limitations一不过,也有例外,方言对译的方法似乎就受到文学作品中的

7、地域方言成分往往会给译者带来了很多学者的肯定。所谓“方言对译”,也就是用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这些成分在作品中不仅传达译入语中一种方言的成分来翻译原文中方言成分的了一定的字面意义,而且通常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文方法。这一方法不仅为许多学者所采用,理论上也体功能,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比如增加作品的真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在中国,林以亮很早就认实感、帮助刻画人物、或为作品增加幽默感及讽刺为,30、40年代,邵洵美用苏州方言译卢斯的《绅力量等。由于各语言和文学使用方言的传统不同,士爱美人》中歌女谈话的做法,“足见

8、译者的灵机同时也由于方言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这巧思了”;(1984:220)刘重德也认为,吕叔湘把些功能往往很难在译文中加以体现。正因如此,译“thegreatjumpinggrasshopper”译为“乖乖龙底东”者们在实践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经常会引起一些争是一种“尤其好的译法”;(1991:44)不过,在谈及论。很少有哪种方法能取得学者们的一致赞同。方言对译的优点时,论者最常举的例子,还是张谷收稿日期:2001-11-05作者简介:韩子满(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