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复习内容

构造复习内容

ID:38257006

大小:8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7

构造复习内容_第1页
构造复习内容_第2页
构造复习内容_第3页
构造复习内容_第4页
构造复习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利用原生沉积构造确定岩层的面向(论述)(一)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1.交错层理确定岩层面向的判别特征:弧形斜纹层向圆心方向为顶面;斜纹层顶部被截切,与层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逐渐收敛、变缓与底面小角度相交。2.递变(粒序)层理沉积岩中常由沉积碎屑粒度变化形成粒序层理。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时会出现反向递变层理,即在一个单层内,由底到顶粒度逐渐变粗,这是由于水流逐渐加强或粗碎屑物质相互碰撞、悬浮,细碎屑先沉积(动力筛作用

2、)等原因所造成的。与正向递变层理的区别在于它的顶界是渐变过渡的。(二)层面的原生构造标志:1.利用波痕确定岩层顶、底面的主要标志是:波峰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弧凹向底面2.泥裂泥裂(干裂)未固结沉积物露出水面后,经曝晒干固时收缩形成的与层面大致垂直的楔状裂缝。平面上呈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分叉状;剖面呈“V”形;上覆沉积物填充,楔状裂缝的尖端指向岩层底面。常见于粘土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层面上,偶见于碳酸盐岩层面上。3.雨痕、冰雹痕(层面暴露标志)是当雨点或冰雹落在湿润而又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表面时,冲打出的圆形凹坑及其凸起的边缘

3、。雨痕被上覆沉积物填充掩埋并成岩后,岩层面上会留下凹坑,在上覆岩层底面形成凸起印模。4、冲刷面固结和半固结的沉积层的顶面,会因水流冲刷而成为凹凸不平的冲刷面。5.底面印模冲刷槽:水流的冲刷或水流携带物(如介壳碎片、岩屑、树枝等)的刻划在松软细粒(泥质)沉积物表面留的凹坑和沟槽称为冲刷槽。底面印模:冲刷槽被砂质沉积物充填,成岩后在泥质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形成的凸起印迹称作底面印模。(三)生物标志某些化石在岩层内的埋藏保存状态可用来鉴定岩层的顶、底面。如植物根系、贝壳类化石、叠层石等。1.一些古植物的根系可以作为确定岩层顶、底面的标志。

4、根系向上变粗并收敛,向下变细且分叉。2.藻类形成的叠层石具有向上穹起的叠积纹层构造,其凸出方向指向岩层的顶面。3.异地埋藏的介壳化石多数保持着凸面向上的稳定状态,其凸出的方向往往指示岩层的顶面。4.生物活动造成的遗迹化石(爬痕、潜穴的蹼状构造的凹面指示岩层的顶面。2软沉积变形指沉积或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非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变形。沉积物此时尚未固结成岩,处于塑性或半塑性状态,故称之为软沉积变形。3滑塌构造与卷曲层理滑塌构造是指松散的沉积物在未固结成岩前,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滑塌(或滑动)形成的各种构造。指上、下沉积层未变形,而夹

5、在其中的沉积层具有强烈卷曲或复杂褶皱的强烈纹层。局限于一个特定厚度的稳定沉积层内,其上下相邻地层均未变形。4倾角(真倾角)倾斜线与水平面的交角(最大交角)即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之间的夹角视倾斜线与其水平面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假倾角)。5.V字形法则(论述)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反。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小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大。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大于

6、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6.岩层的沉积接触关系(论述)沉积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连续沉积,岩层层序无间断、产状一致、时代连续,其中生物演化的是渐变的。不整合接触:沉积缺失,层序有间断、即部分地层无沉积(缺)或虽有沉积但却被剥蚀(失)。平行不整合由两套平行的沉积岩形成的不整合称这为平行不整合。地层有缺失;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以角度相交。7.外倾转折和内倾转折背斜:倾伏端,一般枢纽倾向封闭端,内部老地层(外倾转折)向斜:扬起端,一般枢纽倾向撒开

7、端,内部新地层(内倾转折)8.等斜线的褶皱分类(论述)等斜线:褶皱在正交剖面上褶皱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I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大,顶薄褶皱IB型: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等厚,等长,平行褶皱I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两翼有变薄的趋势,转折端处与两翼等斜线不等长,过渡型II型: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相似褶皱III型: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撕开,倒扇形,外弧曲率大于内弧。顶厚褶皱。9.隔档式褶皱: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其间隔的向斜则比较平缓开阔。隔槽式褶皱:

8、向斜形态完整而紧闭,而间隔的背斜则比较平缓开阔,或为箱状褶皱。10.褶皱的综合描述(分析题)褶皱名称(地名加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轴面、枢纽产状;转折端形态;褶皱的紧闭程度;褶皱的平面类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