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

ID:38263793

大小:192.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_第1页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_第2页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_第3页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第27卷第4期·275··综述·磁共振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评价佟欣薛辛东富建华[4-5]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越来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越多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得以存活,但由于早1.侧脑室旁脑软化(periventricular产儿脑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缺氧缺血、感染及炎leukomalacia,PVL):PVL又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6]症易感,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在早产儿中发生率约3%~9%。PVL早期在磁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首要类型,约占8%

2、共振上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1][5]~26%,可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视强度近似于脑脊液,约2~3个月后囊壁塌陷,囊听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等。超声检查相对便捷、廉腔消失,磁共振上表现为异常信号消失,但这种信号[7]价,曾被认为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首选检测手段,消失并不意味着病变程度减轻;后期可见脑白质但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磁共振在诊断脑白质损容积减小,脑室增大,脑室壁不规则,脑室后角变方,[2-3]伤及判断预后方面更加精确,更具优势。甚至伴有丘脑萎缩、内囊后肢信号异常或消失,胼胝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3、在磁共振上表现多样,每一[5,8][9]体体积减小及皮层变薄。李晓红等对11例种信号异常均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且随着磁PVL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发现,晚期表现为双侧侧脑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室三角部、半卵圆中心以及脑皮质与脑室外侧缘的成像(DTI)及其他磁共振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间距变小甚至消失,双侧侧脑室后角周围脑白质减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中,为脑白质损伤的研究[10]少。Roelants-van等研究表明,PVL患儿校正胎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及新的视角。本文将对早产儿脑龄足月时磁共振常表现有内囊后肢

4、信号异常,有这白质损伤在常规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磁共振新技术在种信号异常的患儿往往无法独立行走。2005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Ricci等[11]对12例PVL患儿1岁时进行磁共振检一、常规磁共振的影像学改变查,发现其中8例患儿磁共振上可见丘脑萎缩。磁共振可详尽地描绘出早产儿脑白质、灰质等PVL在磁共振上的后遗改变如脑室增大、丘脑萎缩、结构及其发育过程。皮层细胞构成较密集,在T1加内囊后肢信号异常或消失、胼胝体体积减小及皮层权上为高信号,在T2加权上为低信号。无髓鞘的白变薄均可作为评估PVL预后的影像学标志。质纤维

5、在T2加权为高信号,在T1加权为低信号。2.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tatewhitematterT2加权上,侧脑室周围可见带状低信号,其代表从damadge,PWMD):PWMD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高生发基质逐渐向皮层过渡、密度相对较高的神经胶信号伴或不伴有T2加权像低信号。近几年,随着医质细胞。胎龄30周时神经胶质细胞已经到达皮层,学技术的提高及对脑白质损伤认识不断深刻,PVL脑室周围表现为高信号,带状低信号消失。此与随发生率降低,但关于PWMD的报道越来越多。Dyet着脑白质髓鞘化的不断完善,T1加权像白质信号逐等[12

6、]对119例早产儿生后早期进行磁共振扫描,只渐增高,T2上信号逐渐减弱有关。内囊后肢的髓鞘有2例早产儿发生PVL,但PWMD发生率高达化也可作为脑发育的标志。内囊后肢髓鞘化形成开22%。有人认为T1加权像高信号是由于该区域出始于孕32~35周,但在孕36~38周磁共振才能显血造成。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局灶性损伤在DWI示,髓鞘化的内囊后肢在常规磁共振上表现为T1加上表现为高信号,表明该损伤为局限性的水扩散障碍,为梗阻或细胞内水肿。PWMD在磁共振上的分DOI:10.3969/j.issn.1673-6710.2012.04.01

7、9布通常见于放射冠,或沿着视辐射分布,数量由一个作者单位:110004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新生[13]至数个不等。这种信号的出现是否预示着神经儿科通讯作者:薛辛东,电子信箱:xdxue@163.com系统的异常发育目前尚未明确,但有研究表明特定·276·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第27卷第4期区域处的T1加权像高信号有意义,如内囊后肢上方分子的弥散程度,从而评估损伤程度。在缺血早期,[14]++放射冠区域的T1加权像高信号预示运动障碍。由于细胞膜上Na-K-ATP酶功能障碍,形成细胞[15]2002年Cornett

8、e等研究结果表明,T1加权像高毒性脑水肿,使细胞内水分子弥散减慢,ADC值降信号往往沿着侧脑室周围分布,居于中央区域;主要低,在DWI图像上显示为簇状、线状或弥漫的高信为簇状或线状,混合出现较少,并且随着胎龄的降低号。因其敏感性高,能较常规磁共振更早地发现脑线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