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

ID:38278542

大小:211.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_第1页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_第2页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_第3页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_第4页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图书与情报200415·文献学苑·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刘进宝(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7)【摘 要】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传世典籍中只有简单、笼统的记载,而敦煌吐鲁番文书中则有许多具体的案卷,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官文书的一般处理程式。【关键词】敦煌吐鲁番文书唐代官文书【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04)05-0028-05  关于唐代官文书的范围及处理程式,以《唐六关于唐代官文书的处理程式及有关问题,日本[1]典》与《通典》的记载最为详细。如《唐六典》卷1《尚学者内

2、藤乾吉《西域发现唐代官文书研究》,我国书都省》曰:学者卢向前《牒式及其处理程式的探讨———唐公式[2]  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其百僚之程式,文研究》,向群《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官文书“行[3]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逮下,其制判”的几个问题》,已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现吸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天子曰制,曰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出土文书与文献典籍作敕,曰册。皇太子曰令。亲王、公主曰教。尚一简单介绍。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一、县司机构的官文书判署凡下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大谷2835号文书《甘凉瓜肃

3、所居停沙州逃启、牒、辞(表上于天子,其近臣亦为状。笺、启[4]户》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件文书,其19———45行于皇太子,然于其长亦为之,非公文所施。九为:品已上公文皆曰牒。庶人言曰辞)。诸司自相19 长安三年三 日典阴永牒质问,其义有三,曰:关、刺、移(关谓关通其事,20 付司。辩示。刺谓刺举之,移谓移其事于他司。移则通判之21十六日官皆连署)。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22三月十六日录事受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其事速及送囚23尉摄主簿付司户徒,随至即付)。小事五日(谓不须检覆者),中24检案。泽白。事十日(谓须检覆前案及有所勘问者),大事二2

4、5十六日十日(谓计算大簿帐及须谘询者),狱案三十26 牒。检案连如前。谨牒。日,其急务者不与焉。⋯⋯凡制、敕施行,京师27 三月十日史 艺牒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28 以状牒上括逃御史遣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29 谘。泽白。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30  十六日印之官考其事目,无或差缪,然后印之;必书于31 依判。仍牒上凉甘肃历,每月终纳诸库。32瓜等州,准状。辩示。由以上记载可知,唐代的公文程式是很严格33  十六日的,但由于《唐六典》及《通典》的体例及材料限制,34牒上括逃御史。件状如前。今

5、以状牒。没有详细的具体内容。可喜的是,敦煌吐鲁番文书牒至准中的一些官文书,保留了最基本的,尤其是州、县一35状。谨牒。级的公文程式,为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这一问题提36牒上凉甘肃瓜等州。件状如前,今以状供了可靠的素材。牒。282004.5从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代地方官文书的处理程式37 牒至准状。谨牒。《唐六典》卷30载“县尉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38长安三年三月十六日追催,收率课调。”“主簿”乃是县主簿,其职掌为:39佐“主簿掌付事勾稽,省署抄目,纠正非违,监印、给纸[6]40  尉笔、杂用之事”。据《通典》卷19《职官·总序》曰:41史 艺“于是

6、遂有员外、检校、试摄判知之官(原注:摄者,42   三月十六日受牒。即日行判,无言敕摄,非州府版署之命⋯⋯皆是诏除而非正稽。命。)”可见所谓“摄”乃指非经“版署之命”正式任命录事 检无稽失。43的官员,而是由皇帝或上级临时指派兼任的官职。尉摄主簿 自判44这里的“摄”为兼职,从敦煌吐鲁番文书可知,由低45牒。为括逃使牒、请牒上御史,并牒凉甘职兼高职为“摄”。这与“守”有些相似。《通典》载:肃瓜等州事。“凡正官皆称行守,其阶高而官卑者称行,阶卑而官[7]这是一件敦煌县判署的官文书。据《元和郡县高者守,官阶同者并无行守字”。在上县,主簿为图志》卷40《陇

7、右道下》记载,敦煌县属上县。唐代正九品下,尉为从九品上;在中县、中下县和下县,上县的官员设置及级别《唐六典》卷,30载:主簿为从九品上,尉为从九品下,可知主簿比尉高  诸州上县,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从一级。由低一级的“尉”兼高一级的“主簿”,故曰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从九品“摄”。第24行的“泽”是一官名,他应是“尉摄主上;录事二人,史三人;司户佐四人,史七人,帐簿”者。史一人;司法佐四人,史八人;典狱十人;问事“白”是唐代官文书中以下达上的一种签署形四人;白直十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帅式,在唐代官文书案卷中,常常见到“某

8、某白”的判二人,仓督二人;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署,其含义一方面是受理官员对案卷陈述、分析及十人。处理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