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

ID:38279803

大小:71.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_第1页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_第2页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_第3页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_第4页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9月文化学刊September.2010第5期CultureJournalNo.5【民俗学人类学】胶东农村丧葬仪式的象征与功能分析马惠娟(南京大学人类学所,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仪式研究是人类学一直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丧葬仪式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本文以胶东S村的丧葬仪式为例,从仪式过程的细节着眼,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从丧葬仪式传统的延续和变体中,也可以看到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痕迹以及当地人观念变化的轨迹。关键词丧葬仪式;象征;功能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10)05-0131-05收稿

2、日期2010-05-14作者简介马惠娟(1969-),女,山东招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族群及文化变迁研究。生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不能礼俗是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保守性的部分之[1]逃脱又都无从知晓生命尽头的结局。死亡使生命一。”尽管丧葬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胶东半变得神秘,即便对无所不能的现代人来说也是如岛的S村,丧葬仪式还保持着繁杂的程序。中国此。从古至今,人们关于死亡的思索从未停止,丧自古以来便是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葬仪式正由此变得神圣。国,仍然有着超过9亿的农村人口。现今农村的仪式与象征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关注的重丧葬仪式

3、,一方面反映着“最具保守性”的文化传要问题。尽管对仪式的分析已经延展到人们日常统,一方面也影射着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本文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全球化浪潮已消除了大量的田野资料主要来自笔者参加的几次葬礼。文化差异,不同族群文化间对人生过渡仪式的观一、丧葬仪式的象征分析念和操演仍值得人类学者深入探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生礼仪的关注,不仅仅是满足记录奇风(一)关于传统的象征性调适异俗的好奇,更应被当做文化研究的钥匙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守孝三年”。现在,“三标志着生命完结的丧葬仪式毫无疑问是一年”的概念依然存在,但形式上被简化了。大部分项重要的人生礼

4、仪。丧葬仪式要靠集体来完成,守孝相关的规矩被压缩:老人死后“五七”,即四个体的死亡要在集体仪式中才能产生意义。“一十九天之内,属重孝期,儿孙戴孝箍、着素服、不个民族关于死亡的礼仪与习俗是其社会生活和理发;一年之内过年不串门,不参加喜庆之事。延整体文化结构的组成部分。我们民族民间的丧葬续三年的标志性事物是门口的对联:老人去世131民俗学人类学后,当天就要在门口的对联上各贴一张黄色烧纸盛大演出,为死者在阴间开路,为生者在阳间造以示象征。此后三年内,老人及其儿孙家春节时势。“报大庙”当夜12点举行的仪式叫做“送盘不能贴红对联。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以紫色为底

5、的缠”,同样在土地庙前进行。其目的是送老人的魂对联,专为此特殊时期准备,处于守丧期的人家魄走上去阴间的路。儿女们轮流用香拖住烧纸的过年时或者不贴对联,或者贴这种特制的紫对一角,烧纸被拖起就象征着老人的魂被从土地庙联。安家在外的儿孙,居丧三年间的春节仍需回里喊了出来。旁边放一匹纸扎的白马,白马旁放老房子过,三年期满可选择在外过年———有人解一个凳子做“上马凳”。拖住了烧纸的孝子把烧纸释说这是因为老人魂魄仍离家不远,儿孙应继续拖到托盘上,将托盘在“上马凳”上放一下,而后陪伴老人过年;笔者认为这也可以说是对三年守放上马背,以此象征老人被扶上了马。这时,

6、丧事孝的一种变通。总指挥者把马腿下的秸秆剁成几段,意为解开拴老人死后需要在家停尸三天,这三天中来自马索,并在马的眼、耳、鼻、口上各用针刺一个眼各地的亲友前往灵前拜祭,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儿,意为“开光”。开光后将白马烧掉,它就驮着老仪式。儿女们除了在这些仪式进行时走出家门,人前往西天了。此时,孝子们开始大哭,一路哭回其余时间必须全部在老人身旁守灵。守灵的三天家,以示对老人的不舍和怀念。“烧三年”时,白马时间里,女人们哭号的声音不绝。儿女及拜谒者任务完成,老人的女儿们要再给老人烧一匹桃红以哭号的方式与死者交流,陪伴老人度过阴阳过色纸马,替换下白马。渡

7、的三天。“送魂”、“报庙”、“送盘缠”都是围绕“魂”进(二)关于生命的象征符号集合行的仪式。“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通过想整个丧葬仪式即是各种象征符号的大组合,象与“魂”对话,用一系列真实的动作引领无形无它要表达的主题是将老人平稳顺利地送到阴间影的“魂”,用烧纸象征“魂”上马,用火烧白马象去,为老人安排好阴间的生活。征“魂”去西天……人的肉身是属于阳间的,尸体会腐烂,还要《荀子·礼论》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被火化成灰掩埋入土;最终进入阴间的是人的魂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魄。所以“魂”是丧葬仪式的核心。人死后的第一

8、始一也。”“魂”是人在阴间的存在样态。人们依照件事是煮“倒头面”,象征着给老人过最后一个生现实生活想象了一个魂魄生活的阴间世界。阴间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