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

ID:38281874

大小:275.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8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_第1页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_第2页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_第3页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_第4页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1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3月Vol.22,No.1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s)Mar.2004X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 210097)  摘 要 社会建构论是西方心理学中的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其特征为:1.反基础主义。认为心理学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精神实在”作为基础。2.反本质主义。认为人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建构出来的。3.反个体主义。4.反科学主义。从主流心理学面临

2、的批评和促进心理学家对学科自身的反思方面来说,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其反实在论倾向和相对主义的科学观却是值得商榷的。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社会建构论 后现代主义 话语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60(2004)01-0043-06一、社会建构论的产生及其基本主张社会建构论的早期形态是产生于上一世纪20年代的知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家杜克海姆、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等是它的早期代表。知识社会学认为社会文化是知识生产的决定因素,其研究的重点在文化力量怎样建构了知识和知识的类型。其中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

3、人的认知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群体互动中“建构”的,而不是人固有的。米德的观点是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库恩的范式论在社会建构论形成的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驳斥了实证主义的通过经验证实而逐渐累积事实和发现的科学进步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的形态是范式的变更,即一个理论模型取代另一个模型的“范式革命”。库恩指出,科学研究总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的发现和科学的事实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特定范式的,范式决定了哪些研究发现是科学事实,哪些研究发现不是事实;在前一个范式中构成科学事实的,在后一个范式中

4、可能就不是事实了。换句话说,“科学事实部分地依赖于科学话语的变化,有关实在的科学描绘并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结果,[1]也是通过符号表述的,并为科学群体的一致意见所确证”。库恩的范式论观点表明了事实的相对性,为社会建构论论证知识的建构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社会建构论形成的过程中,知识社会学家伯格(Berger,P.L)和拉克曼(Luckmann,T)1966年出版的《实在的社会建构》一书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被誉为社会建构论的“圣X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1SJBXLX001)收稿日期:2003-9作者简介:叶浩生(1955— ),男,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

5、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3经”。在这本书中,伯格和拉克曼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共同意识怎样影响了有关实在的知识上面,探讨对实在的信念怎样影响了实在的社会建构,分析主观的意义怎样客观化,又怎样通过社会化过程内化为主体内在的东西。伯格和拉克曼站在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上,揭示出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怎样影响了实在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虽然伯格和拉克曼仍然站在两分法的立场上区分了主观和客观,这一点很难为现代社会建构论者所接受,但他们有关实在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社会建构论公认的先驱人物。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社会建构论具有不同的形态,但都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其

6、基本主张有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知识不是经验归纳的产物。传统上,逻辑实证主义主张知识是经验观察的产品,这种观点己经被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所摒弃。知识并非我们关于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摹写或表征,也并非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而作的“科学发现”。所有的知识皆为一种社会建构,是置根于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人们协商、对话的结果,是人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明”的,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发现”的。知识和知识的对象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更不是“反映和被反映”、“表征和被表征”的关系。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反映过程。同时,建构是社会性的。人际互动、社会协商、共同意识决

7、定了知识和知识的类型。第二,实在(reality)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建构论建筑在这样一种信念上,即实在[2]是社会建构的”。所谓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情绪、认知等并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某个地方,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语言的建构。“对于现代主义者来说,世界简简单单地‘在那里(outthere)’,以供观察。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的文本里,这种假设是没有理由的⋯⋯谈及‘世界’或‘心灵’等需要语言,‘物质’、‘心理过程’等词语并非世界的镜子,而是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被我们当成‘真实的’,那些我们信[3]以为真的心理功能,不过是公共建构的副

8、产品”。所以,传统心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