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

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

ID:38286475

大小:160.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1

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_第1页
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_第2页
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布莱希特_误读与被误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建设风景线中外戏剧视线种“间离效果”,认为表演和观赏□邹琰都是冷静而理性的。实际上,这是布莱希特对我国古典戏曲的一种有意识的误读。我国古典戏曲中程式化表演布莱希特:误读与被误读方式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的观念认为,客观事物对于主观心灵来说,不是一种完全不可变更的实际存在,主观心灵可以,也有能力使之变化,国著名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为“非亚里士变成某些有规则的、自由的心理图案,其中包括审美心理需德多德”戏剧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同中要对外在事物进行借用、琢磨与重构,使之处于似与不似之国古代戏曲有

2、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他对中国间,并竭力张扬其中形式美的成立,将这种心态延伸到戏剧古典戏剧的借鉴过程中有意对其进行了选择与误读,但他对艺术表现运作上,就表现为面具、脸谱、服饰、身势、唱腔表演于中国的当代戏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对布莱希特的等一系列程式。①因此,我国古典戏曲中的“程式化”、“象征研究,从1929年赵景深的《最近德国剧坛》开始,历经了两次化”要求主题心灵的投入,要求戏剧家、演员和观众在观赏过高潮:一次在1950年代,一次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程中情感的投入与共鸣。观赏和表演在中国古典戏曲中都是而这两

3、次高潮的兴起有着惊人相似的历史背景:充满巨大变非理性的。程式化的表演在观众与演员的默契中进行,因为革激情与期望的特定历史时期,百废待兴。而布氏理论与戏这种程式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并非为造成间离效果而有意剧的引入或评介,无形中成为中国戏剧理论家手中的有力武为之。布莱希特以“他者”的眼光来观赏古典戏剧,离开相关器,给旧有的、僵死的中国戏剧理论以有力的打击。在此过程的文化背景与约定俗成,所造成的“间离效果”、“陌生化效中,布氏理论作为一种武器,为使其具有更强的杀伤力,中国果”在所难免,误读由此而产生。戏剧理论家们往往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误

4、读与分解,成为了半我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对“情感”相当看重,传统戏剧批评个世纪以来沿袭的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实主义的中的“主情说”认为真情至性不仅是剧作家的创作源泉,而且对立面,布莱希特理论中的理性精神与陌生理论被有意识地是戏剧艺术魅力的主要来源,认为“风月烟花之间,一语一调强调与放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他能令人酸鼻而刺心,神飞而魄绝”,②从表现内容来讲是“渐进作为一个戏剧理论家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所担当的历史重人情”,③从艺术效果来讲是“最快人情”,④从演员表演技巧的任已超出了理论所能涵括的内容。因此,他对

5、中国古典戏曲角度来讲,胡祗遹在《<黄氏诗卷>序》中提出九美,其中一美的误读以及中国戏剧理论家对他的理论的有意识误读,与其为“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快、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说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种对外来文化有意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⑤汤显祖也认为,“为旦者常作识的选择过程,这种过程中的“误读”,正是外来文化本土化女想,为男者常欲如其人”。⑥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来讲,的一种显现。主体情感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国戏曲讲究的“以情入戏”与布一莱希特所认为的由程式化而带来的“理性思考”是相矛盾的,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

6、理论发端于1920年代末,发展形从这个角度来看,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成于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流亡时期,1950年代臻于成误读,这是他建立戏剧理论的需要,是为他的理论寻求实践熟。布氏戏剧历经教育戏剧、史诗戏剧、辨证戏剧三个发展阶依据,也是无可厚非的。段,提出了“间离效果”(陌生化)的重要理论,而此理论的提二出和中国古典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布莱希特以西方人的角度来关照东方的古典戏剧,建立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剧坛上,颓废派表演充斥舞台,剧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尽管他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对中国古院成为麻醉和消磨人

7、民群众精神意志的场所,大导演毕斯卡典戏曲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误读。使人同样感到兴奋的是,托首先举起史诗戏剧的旗帜,用雄伟的戏剧场面、高昂的激布氏理论传入中国后,于1950年代与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掀情,向观众进行现实斗争的启蒙教育。布氏受其影响,于1929起的两次研究布莱希特的高潮中,被研究的布氏戏剧理论同年在《马哈歌尼城的兴衰》后记中提出了建立诗史戏剧的理样被误读了一番。其理论中的理性精神与破除“生活幻觉”的论构想。在1930年代流亡苏联之时,他看到了梅兰芳的演表现手法以及所达到的“陌生化效果”被着重强调,中国研究出,敏锐地发现中国

8、戏曲表演的美学原则与他所倡导的史诗者们把“陌生化”与“理性”等同起来,轻视或忽视情感的作戏剧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中国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用。虽然在1950年代,以“理性批判”与“非写实的手法”完成与象征化是一种间离方法的运用,目的是使戏曲演员的表演了对“伪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