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

ID:38303211

大小:306.3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08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_第1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_第2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_第3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_第4页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乡怀人类诗歌(学生卷督导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课前热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在这里“春夜”是时间背景,字面意思是春天的夜里,但不是一般的春夜,而是撩人情思的时刻,这是对客居他乡之人而言的。“洛城”是地点,透露出作者客居洛城。“春夜”“洛城”,已隐约透露出作者的相思之愁,但是否真正是乡愁,还要看后面的“闻笛”,看笛声是什么样的曲调,引发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只有了解到

2、这一点,才能下定论。因为有句诗是这样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折杨柳之曲,令边塞之人起了相思。那么李白又听到了什么,这便是他生发何种感情的关键。【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思乡怀人这种情感包含哪些类别呢?明确:羁旅愁思闺中怀人征人思乡【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

3、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到家,一家团聚——昔相望,身在天涯——今今昔对比羁旅愁思分析:明确答题常用语:漂泊、流离、客居他乡、浪迹天涯孤寂、凄凉、愁苦、无奈、惆怅、思乡、思亲、渴望一家团聚.如何组织答案呢?【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分析:词语的本身含义:不止一次(浪

4、迹天涯)词语蕴含的情感:愁苦、无奈【参考答案】“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小结: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分析: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怨愁懊悔兴致勃勃铺垫欲抑先扬【参考答案】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知愁”,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为后面写懊悔和怨情作铺垫。小结: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

5、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析】一、二句实写,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答案】(1)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虚景:梅花

6、、关山。【分析】一、二句实写,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答案】(2)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小结: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解题方法明

7、确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3、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小结课后作业完成“课后巩固”部分三道诗歌鉴赏题。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