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

ID:38305569

大小:454.31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6-08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1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2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3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4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律、同源词、复习(一)中文系一、诗律的平仄1、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律句的平仄的基本格式有四种,五言诗的基本格式是:甲式:△△/――/△(仄起仄收式)乙式:――/△△/―(平起平收式)丙式:――/―△/△(平起仄收式)丁式:△△/△―/―(仄起平收式)(要求,能类推整首平仄)规律:(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4)押韵句末字为平声,非押韵句末字为仄声。(1)犯孤平“犯孤平”是指“――△△―”或“△△――△△―”式变成了“△―△△―”或“△△△―△△―”式。这种形式除韵脚字为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其余都成了仄声字,平仄

2、声失去平衡,故叫做“犯孤平”。(2)三平调“三平调”是指“△△△――”或“――△△△――”式变成了“△△―――”或“――△△―――”这种形式,最后三字都用了平声字。“三平调”是诗家的大忌,要极力避免。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乙式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不能由平声换为仄声字,否则就会“犯孤平”。丁式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仄声不能换为平声字,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所以在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种说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种例外的情况。2.关于拗救拗,是律句中某字的声调不合平仄的规定。救,是指律句的平仄发生“拗”时,在另外某个用平的地方用了仄,或用仄的地方用了

3、平,以求做到使平仄的字数保持平衡。为了扩大诗人选字范围所采取的变通方法,这样做不至于使诗人因声夺义,可以保留在意义上比较合适的字眼。需要指出的是,拗救的使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1)甲式句的拗救(对句相救)甲式句的格式为△△――△。甲式句的第四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其格式是:△△――△,△△―△△,――△△―。―――△―。这样的变动使对句多了一个平声,但其平仄相间的格局并未改变。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甲式句的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按说不需救,但诗人们也往往在对句相救,即将对句的第

4、三字换用平声字,因此在唐人律诗中“―――△―”或“△△―――△―”这种句式很普遍。例如: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正因为甲式句的第三字用仄声字后不需救,所以诗人们有时救,有时不救。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5、,△△△―△孤蓬万里征。――△△―对句未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对句相救(2)乙式句的拗救(本句自救)乙式句的格式是:――△△―或△△――△△―。如五言诗第一字用了仄声,或七言诗第三字用了仄声,即犯了孤平。相救的办法是将五言的第三字由仄声换用平声字,七言的第五字由仄声换为平声字,这样就成了如下格式:――△△―变为:△――△―△△――△△―变为:△△△――△―补救过的形式其平仄字数仍然与原格式保持相同。用例如下:李商隐《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刘昚虚《阙题》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6、△―张籍《设蕃故人》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司空曙《喜外弟卢编见宿》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温庭筠《送人东游》荒戍落荒叶,―△△―△浩然离故关。△――△―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丙式句的拗救(本句自救)丙式句的格式是:―――△△或△△―――△△。如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字,补救的方法是将五言的第四字或七言的第六字由仄声换为平声字,其形势

7、如下:―――△△变为:――△―△△△―――△△变为:△△――△―△改变后的格式起音感特色比原来的形式更佳,使人们喜欢将这种格式用于尾联的出句。例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李商隐《落花》)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8、)五、近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