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

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

ID:38336703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_第1页
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_第2页
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陆某的个案工作报告一、接案2011年6月10日,我的案主陆某在父母的陪同下下来到我们社工机构寻求帮助,由于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案主的态度有点冷淡,但最后出于对家人的考虑,还是决定接受我这个社工的介入,并且正式成为我的案主。二、资料的收集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案主的父母那里获取有关的资料,一方面是案主自己的讲述,由此得到案主各方面的信息。基本资料如下:陆某,15岁,男,某学校初三学生。性格内向,沉迷网络。陆某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教师。半年前,为了工作方便家里买了一台电脑。起初陆某同爸爸一起玩,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

2、时间都不放过。陆某上课总是坐立不安,精神恍惚。通过了和陆某母亲的交谈,班上同学的反映,我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沉迷于上网!他甚至找出各种理由对父母撒谎,今天说学校搞卫生,明天又说到同学家去复习,为的是挤出一点点时间去上网冲浪,上网的钱不是说学校交书费,就是不吃午餐,拿饭钱去上网。三、问题的判断根据陆某的情况,我认为存在三方面的诱因:首先,网络世界的精彩,新奇吸引着陆某这些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的青少年,在网上有很多新知识、新信息,但这些并不能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陆某性格内向,平时与同学交流过少,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环境等外部因素可能压抑了他交流的欲望。第三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

3、逆反心理”是这一时期一大特点。四,目标的制定由于陆某性格内向,在学习生活中不如意、不得志时,网络成了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平衡的绝佳之处。而且家长没好好引导,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陆某的父母对于陆某上网这件事,一开始采用的是不管不问,听之任之的态度,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导致了陆某沉溺于网络之中,等到发现出了问题时,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粗暴的干涉,因为这样必然导致陆某的逆反心理,会变本加厉。所以我决定采用人本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服务计划的实施:(一):探访案主,我与他聊起了互联网,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到陆某上网

4、的内心世界。交谈中我发现,由于内向寡言的陆某在现实中的交往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互联网却能满足他的这种要求,这是导致他沉迷于网络的直接心理原因。通过几次的沟通,我与陆某建立了专业关系。(二)和案主熟悉后,我同他讲上网并非一件坏事,只要把握得当还是会对学习带来好处,同时也如实分析了上网不当和说谎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一再告诉他,有想法一定要去和家长、老师交流。并找了一些反面事例来教育他,有因为沉溺于上网玩游戏,孩子离家出走,父母心急如焚等等,使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后果。(三)为了帮助陆某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满足他的交往需要,我采取一系列措施:(1)和老师联系,引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作

5、,在集体中实现与同学的交流。(2)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让陆某参加他们学校的计算机兴趣小组,他还主动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为了保证效果,他每次都翻阅很多的资料,计算机水平明显提高,受到同学的欢迎。他俨然成了同学们的小老师,被别人尊重,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四)通过与家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平时孩子回家与家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活动以及思想方面的波动,家长感到只要给他吃好、穿好满足他物质方面的需求就行了,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孩子已经长大了,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交谈完后,父母与陆某进行了一次长谈,承认在教育

6、中的不足之处,希望能与陆某多多交流。(五)处理分别情绪,结案。五.总结与评估通过我的努力,陆某渐渐摆脱了网络的吸引,变成了一个活泼、自信、乐观向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家长为此也感到非常高兴。六.案例思考1、这样的事例无疑告诉我们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单一地用处分来约束、制裁。2、作为学生家长不能以为满足了子女物质方面的需求就可以了,从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方面的需求。3、对于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房等场所,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业主进行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4、对青少年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的培养,明辨是非,增强免疫力,正

7、确处理好学习和兴趣的关系,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关系,不能虚度年华,长大后要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参考答案答:①保护生命第一原则与案主自决的冲突。在社工的伦理守则中保护生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工作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又强调案主的自由选择。解决途径:试着说服案主放弃自杀的念头,主动选择面对生活与疾病的困难。②保护生命第一原则与保密的冲突.一般情况下,当案主有自杀想法时,社工会想到通知案主的亲人或朋友。但是通知案主的亲友也有弊端既是违背社工伦理保密原则,可能案主很反感,对社工失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