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人皆需爱

凡是人皆需爱

ID:38338142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凡是人皆需爱_第1页
凡是人皆需爱_第2页
凡是人皆需爱_第3页
资源描述:

《凡是人皆需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弟子规》之“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讲述了儒教的精华教义:只要是人类,不分种族国家,不分高低贵贱,都需要互相关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居住在同一块大地上。在这个“地球村”,人类就像共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共处,不要互相伤害,国家之间也不要发动战乱,而应构建一个和谐大家庭。所以,儒家思想中讲究博爱,要求用和平拥抱整个世界,这是让人非常佩服的地方。与此相反,当今世界强调暴力、战争,人们只想强大自己的民族,而对其他民族相当歧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希特勒。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

2、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到:“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的源头、一切灾祸的根子。在这种观点的推动下,“二战”中他下令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民族,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一定要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需要这种理念,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也离不开这种思想。毕竟只要是人,谁都不愿意接受痛苦,而希望获得快乐,既然目标是相同的,那就应该推己及人,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姊妹。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凡是人,皆须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然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是“天同覆,地同载”,那就不应该只关爱人类,而应扩展至一

3、切众生。按照佛教的观点,这句话应改为“凡众生,皆须爱”,因为其它众生跟人类一样,也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大地上。而且,它们也同样愿获得快乐,不愿接受痛苦,正如寂天菩萨所云:“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这是个很甚深的道理。所以,人类应像关爱自己那样,维护所有的众生。如今很多国家对自方的人很爱护,不准杀害,否则要被枪毙或判刑;但对于敌人,则鼓励随便杀,杀的人越多,所得的荣誉越高。要知道,儒教提倡“凡是人,皆须爱”,而不是“凡本国的人,皆须爱”、“凡本民族的人,皆须爱”,因此,当今世界的行为与儒教思想很不相应。那跟佛教相比,就差得更远了,因为佛教不但关爱人类,甚至对所有众生,

4、都不分亲怨地平等爱护。佛陀因地时就算为了救护鸽子、老虎,也宁愿舍弃自己的身体血肉、头目脑髓,相比之下,现在人救了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就被歌功颂德,其中的差距简直不可以里计。佛教的爱,是大爱,它不是世间那种自私狭隘的爱,而是用慈悲心来关爱天下一切众生。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有了菩提心的摄持,给任何众生都会带来安全感,不像世间人那样,对有利可图的人才愿帮助,而毫无利益的人,宁死也不施以援手,这是不对的。比如我们做慈善,不论是什么众生,只要有需要,都应该帮忙。不管他跟我有没有关系,也不管是汉族人、藏族人,只要他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一分能力,就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假如帮人还

5、要看关系,这种发心很狭隘。虽然我们还没达到很高的境界,但在修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众生当作父母来对待,他们遭受痛苦时,应该全力以赴地救护。为什么要这样呢?按照儒教的理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天地间;而按照佛教的观点,众生跟我一样希求快乐、不愿痛苦。当我遇到痛苦时,若有好心人帮我遣除,我会感激不尽,所获得的快乐无法形容;同样,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它遭受痛苦时,心态也和我完全相同。所以对众生都应该平等对待。这样的思想,世间上绝对不会有人否认,除非他不懂什么叫爱。倘若人人都有这种慈悲,不但对飞禽走兽会有一种关爱,而且对身边的草木森林、大海湖泊,也不会轻易损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保

6、护”、“动物保护”。进一步说,这也是佛陀的大乘教言。在佛教中,时刻强调爱护所有众生,不能伤害;而且在戒律中,严格来讲,出家后连草也不能割。可见,佛陀的教言与现在所提倡的许多理念,是相吻合的。《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我们大学生,不管佛教大学还是世间大学,都应好好学习这部论典。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虽说当今大学缺乏这种理念,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对这些进行学习、深入观察。可能有人认为:“小孩子学《弟子规》是理所当然,但大学生应该不用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大

7、学生也要上这门课,因为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对我们今后步入社会都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些,那我们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时,恐怕会格格不入,做任何事情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让我们携手走进《弟子规》吧!因为那里提出了做人基本规范!让我们携手走进《弟子规》吧!那里更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几千年不灭的思想和灵魂。让我们携手走进《弟子规》吧!因为我们要做好龙的传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