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

ID:38346689

大小:48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6-10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_第1页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_第2页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_第3页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_第4页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起搏心电图常用的基本概念和心电现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电图室2011-3-241起搏脉冲(起搏信号)起搏脉冲(起搏信号)是由脉冲发生器发出的铁钉样刺激信号,常用S表示。其振幅高低取决于起搏电极的类型、电极间距、起搏输出能量和记录的导联,如单极起搏、输出能量较高均使脉冲信号高大,而双极起搏、输出能量较低,可使脉冲信号低小。通常在Ⅱ导联最为清楚。在同一导联上,起搏脉冲的形态、振幅及极性会发生改变,这与脉冲宽度持续时间短暂,数字化记录仪采样频率太慢,丢失了起搏信号较陡的部分和开始下移的过渡部分的信息有关,不能误认为起搏起搏器功能不良(图1)。图1患者男

2、性,57岁,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AAI起搏器3年。MV5导联心房起搏脉冲的形态、振幅和极性发生改变2有效起搏与起搏功能不良2.1有效起搏是指落在心房、心室不应期以外的起搏脉冲均能带动心房、心室除极产生相应的P′波或QRS′波群,标志着起搏功能正常。2.2起搏功能不良是指落在应激期上的起搏脉冲部分或全部不能带动心房、心室除极产生相应的P′波或QRS′波群,标志着起搏功能不良或障碍(图2、图3)。图2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植入DDD起搏器7年。设置的起搏基本周期1000ms,频率60~120次/min,A-V间期300ms。MV5

3、、MV1(定准电压10mm=2.0mV)导联同步记录,第2、7个搏动为窦性搏动,其P-P间期4.95s,下传的P-R间期0.26s,QRS波形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QRS时间0.10s);可见DDD起搏,其起搏周期1.0s,频率60次/min,其中心房起搏脉冲呈固定型发放,但其后未跟随相应的P′波,表明心房起搏脉冲未能夺获心房,也未能感知窦性P波,而心室起搏脉冲均能夺获心室,也能感知自身下传的QRS波群;MV5导联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窦性搏动、提示窦性停搏、提示3相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DDD起搏器,心房电极感知及起搏功能均异常,提示心房电极脱位所致,

4、心室电极感知和起搏功能均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3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VVI起搏器8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期为1000ms,频率60次/min。Ⅱ导联显示窦性P-P间期0.77~0.83s,频率72~78次/min,P-R间期长短不一,基本QRS波群宽大畸形,其R-R间期1.48~1.51s,频率39~41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可见心室起搏脉冲呈固定型发放,但均未能夺获心室,起搏周期1.0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VVI起搏器,其感知和起搏功能均异常,提示电能耗竭所致。3感知功能

5、与起搏器节律重整3.1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能够对自身心电活动进行识别和认知,并能停止发放起搏脉冲,直至在预设的起搏逸搏周期后又能按原有的起搏频率发放起搏脉冲。这种感知功能使起搏器具有按需性,防止与自身节律发生竞争现象,见于AAI(AAIR)、VVI(VVIR)起搏器。而双腔起搏器(如VAT、VDD)心房电极感知自身P波后反而触发心室起搏或发生模式转换借以避免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3.2起搏器节律重整是指起搏器感知自身心电活动后能自动地抑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起搏脉冲,即以自身心电活动为起点,以原有的起搏周期发放下一次起搏脉冲。起搏器节律重整是判断起搏器感知功能

6、是否正常的依据。若自身心电活动能使起搏器节律重整,则表明起搏器感知功能正常;反之,则属感知功能异常。4感知灵敏度与感知过低和感知过度4.1感知灵敏度是指感知器能够感知自身心电信号的最低振幅,它所“看到”是心腔内电图,并不是体表心电图。灵敏度的高低与所设定的电压mV值的大小呈反比关系,即所设定的数值愈小,其灵敏度就愈高。如灵敏度设为1mV时,则≥1mV的自身心电信号能被感知,而<1mV的自身心电信号不能被感知。4.2感知过低是指起搏器感知灵敏度设置不当、起搏电极部分游离心内膜等情况时,起搏器不能感知自身心电信号,仍按原有的起搏频率发放起搏脉冲,表现为持续性或

7、间歇性固定型起搏,与自身节律发生竞争现象(图4),易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感知功能过低有3种表现形式:①感知功能减退:调高感知灵敏度后可恢复正常的感知功能;②感知功能不恒定:感知功能时好时坏,与电极在心腔内来回漂移或亚脱位有关,需重新固定电极;③感知功能消失:电极脱位或电能耗竭所致。图4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AAI起搏器1年余。设置的起搏基本周期860ms,频率70次/min。Ⅱ导联未见窦性P波,可见2次提前出现P′-QRS-T波群,其偶联间期相等;可见心房起搏脉冲呈固定型发放,表明心房电极未能感知房性早搏的P′波,起搏周期为0.86s

8、,频率70次/min。心电图诊断:AAI起搏心律、房性早搏揭示起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