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福matlad大作业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

ID:38371892

大小:3.3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1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_第1页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_第2页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_第3页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_第4页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培福matlad大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带饱和输出特性PID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其PID控制器为===5+。以与为前向通道的单位负反馈系统。试对于PID控制器分别采用以下3种办法:PID控制3个分量叠加、传递函数方框图与PID控制子系统绘制其Simulink仿真模型图,并对其进行阶跃仿真。然后对PID控制子系统进行封装。(结合P141例7-5、P144例7-6)(本题20分)解:1、分析:根据题意,已知PID控制器为=5+,即=5,=0.048,=0。PID的三个分量。2、PID的三个分量叠加法则。3、将PID的三个分量叠加作用直接绘制早系统中Simulink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的阶跃信号设为

2、“1”,即单位阶跃作用,三信号叠加模块“Add”,混路器模块Mux,饱和特性为“+”1或“-1”,时间延迟“80”s,仿真时间为“2000”。模块的设置参数如图所示根据PID控制三个分量叠加的Simulink模型可得出下面的系统的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如图4、传递函数的方框图法:将PID的三个分量叠加作用(求和)通分后求得一个传递函数,即===5+=,将传递函数绘制在系统的Simulink模型mx0706a.mdl如图7-62所示。对模型mx0706a.mdl进行仿真,结果同样得到7-61所示的系统的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根据PID控制传递函数方框的Simuli

3、nk模型进行仿真得到如图所示系统单位阶跃给定响应曲线。5、PID系统控制法。定义子系统,如图模型,如图所示:定义子系统如图所示:(6)子系统的封装。封装步骤如图所示封装PID控制子系统的Simulink模型二、例17-9:试用“SimPowerSystems”实体图形化模型库的模块建立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WM-M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结合P334页的例17-10、P337页的例17-11)(本题20分)解:(1)利用“SimPowerSystems”实体图形化模型库的模块建立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WM-M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如图所示:转速闭环直流脉宽P

4、WM-M调速系统仿真模型panpeifu2.mdl(2)部分模块的参数设置如下:DCMachine参数设置对话框Selector参数设置对话框selector参数设置对话框电桥参数设置对话框(3)转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4)模型的仿真及仿真结果在仿真模型panpeifu2.mdl中,选择算法Ode23tb,即仿真的结果如图a图和b图所示(a)(b)模型panpeifu2.mdl的仿真波形三、某温度过程控制系统被控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式中:K=10(℃/kg)/min,T=50s,=80/5s,试用Cohen-Coon整定公式计算系统串联P、PI、PD、PI

5、D校正器的参数,并进行阶跃给定响应的仿真。要求利用题目一已经封装好的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合理调整P、I、D三个参数,还可以随意再增加适当的环节,使最后的仿真曲线效果要求尽量达到超调量较小,响应速度较快,振荡次数较少的最佳效果。(结合P401例18-10)(本题20分)解:利用kttau()先求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拟合成延迟一贯性环节的三个参数K、T、。再利用cc01()函数计算P、PI、PID、校正器参数的程序jl1410.m如下:%MATLABFUNCTIONPROGRAMj11410.mclearG1=tf(10/60,[501]);G2=tf(1,[501

6、]);tau1=80*pi/5;[np,dp]=pade(tau1,2);Gp=tf(np,dp);G=G1*G2*Gp;[K,T,tau]=kttau(G);[Gc1]=cc01(1,[K,T,tau])[Gc2]=cc01(2,[K,T,tau])[Gc3]=cc01(3,[K,T,tau])[Gc4]=cc01(4,[K,T,tau])G12=G1*G2;Gcc1=feedback(G12*Gc1,Gp);set(Gcc1,'Td',tau1);step(Gcc1);holdonGcc2=feedback(G12*Gc2,Gp);set(Gcc2,'Td

7、',tau1);step(Gcc2);Gcc3=feedback(G12*Gc3,Gp);set(Gcc3,'Td',tau1);step(Gcc3);Gcc4=feedback(G12*Gc4,Gp);set(Gcc4,'Td',tau1);step(Gcc4);axis([0,1000,0,1.5]);gtext('1Pcontrol')'gtext('2PIcontrol')'gtext('3PDcontrol')'gtext('4PIDcontrol')程序运行后,求出P、PI、PD、PID、校正器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c1=9.7294Transfer

8、function:732.2s+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