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

ID:38395347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1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_第1页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_第2页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_第3页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_第4页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王立香【摘要】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等无与伦比的优势,为高效课堂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氛围、有效解决了知识重难点、搭建了多向交流的平台、拓宽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是轻松地、快乐的,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高效的、成功的。【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创设氛围、搭建平台、拓宽时空【正文】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认真践行的准则。构建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从实践中发现,要

2、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多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多媒体以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具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等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从2010年学校倡导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起,我们教研组制定了“多媒体教学与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整合”这一课题,下面,笔者就课题实施以来所积累的一些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一、多媒体为高效课堂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氛围。案例: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观看“小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动画片,学生们看到有的车轮是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小动物坐在上面被颠簸的上下跳跃时,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

3、摇头,说这样的车轮坐上去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最后换成圆形的,同学们都说:“这样的车轮最合适。”教师接着说:“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的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也空前高涨。分析: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

4、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案例中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效地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二、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有效解决了知识重难点。案例: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难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首先显示一个长方体,再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这相邻的三个面分别着上红色、蓝色、黄色,然后移动上面至下面,前面至后面,右面至左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带上音乐,可以发现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从而引发学生得出“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的结论。

5、接着,选择水平方向的一条棱旋转,发现它其它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即水平方向上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同理,得出上下方向的四条棱;前后方向的四条棱也相等,再引导学生概括成“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整个思维过程展示在屏幕上,不知比传统媒体——由一个长方体模型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呢!分析: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变化等不易观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高效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在这个案例中使用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立体图形全方位的展现在学生面

6、前,避免了教师枯燥抽象的说教,同时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在《退位减法》这节课上教学“56-28”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板书竖式讲解法则,而是利用多媒体演示这一计算过程:首先出示5捆小棒和6根小棒,学生发现6根小棒不够减去8根,需要拆开一个整捆,多媒体动画演示把这一捆小棒拆开,利用闪烁效果清楚地呈现出10根小棒,然后把它们移到6根小棒旁边组成16根。这样把“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一计算法则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看到了,理解了,记得自然就牢固了。分析:计算法则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像过去的教学那样,光通过几道例题把算

7、理、算法、注意点讲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归纳出若干条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记忆—模仿”。另一种是从内部生成,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总结算法,形成法则。前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显性的、机械的,给学生的法则是束缚与负担,必须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后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过量地模仿。显然,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也就是“要看到数,借助图形看到数。”在计算教学中,虽然我们教学时也在认认真真的强调“算理”,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