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ID:38409911

大小:2.51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12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思政部辛金钦2013年2月18日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视频1-3:4:4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主要内容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四、大学生如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2、二)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三)生态文明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五)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六)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

3、态文明制度建设。四、大学生如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理念文明。(二)生态伦理文明。(三)生态行为文明。思考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措施,谈谈大学生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些什么?欢迎各位批评指正!高级形态: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行为的准则。(视频1-6:6分11秒)重要成果:80年代初——基本国策;“九五”——可持续战略;“

4、十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十一五”—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减排工作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然要求: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

5、536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

6、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新更高要求。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循环经济的比重;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

7、度消费。其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其二: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脏并存,地下水过

8、度超采,必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土地资源:我国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资源面积逼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红线,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