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ID:38412633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2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_第1页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_第2页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_第3页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_第4页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二五”达县县域综合防灾工程规划一、防洪规划(一)现状分析达县县城位于州河、明月江汇流之处,洪水具有峰次频繁、峰量大、历时短、汇流时间短、洪水涨落快的特点。县城已有堤防防洪标准不够,若降雨量超过城区排涝能力和州河涨水回水阻塞沟渠涵洞排水就易发生内涝,多发生在仙鹤路沿岸、立石子路、南外草街子、保险街、三叉路口、南北干道等区域和少数排涝设施不完善的低洼地带,洪涝历时随州河洪水的下降而消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植被的破坏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达县县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越来越大。目前,对达县县城具有防洪和保护作用的已成防洪工程有江口水电站、

2、罗江口水电站和城区的堤防工程。(二)规划原则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2、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合理确定防洪标准。3、综合考虑城镇排水、道路交通、景观、分期建设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防洪措施。(三)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达州市城市防洪州河段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山洪按20年一遇设防。(四)防洪措施1、城区州河段拆除一切有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保证泄洪断面;今后不得修筑有碍泄洪的建筑物、构筑物。2、建设用地高程低于100年一遇洪水位地段可筑河堤,提高地面高程或预留防洪层

3、;旧城区可设置雨水泵抽水排出。保护和改造现有的防洪设施。3、完善县域内各条河流的堤防工程建设,治理险工险段,提高防洪标准,保障城镇、村庄、农田、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为减少对景观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规划堤防主要采用生态、软质护坡,尽量避免硬质堤岸设计。4、对河道要进行清淤、清障,确保汛期水流能顺利通过。在河道的排水口设置雨水泵站,确保雨季水位上涨时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减少内涝灾害。5、沿山体修建截洪沟和挡土墙,逐级拦截洪水和泥沙,减少山洪危害。在山体上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利用草木拦蓄地面径流,最大限度减少山洪危害,减少水

4、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6、以水库作为蓄洪、调节水量季节性变化的有利工具。对水库的大坝基础、输水洞、溢洪道闸门等进行除险加固维修,溢洪道、迎水面护坡、背水面护坡进行衬砌,对泄洪道进行清理,清除阻水障碍物,保证水库安全运行。二、消防规划(一)现状分析目前南城已建有一处消防站,满足建成区消防要求。(二)规划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为提高灭火的能力,将消防设施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消除隐患,保证人民和国家财产的安全。2、坚持实际情况与城市发展目标两者兼顾的原则,坚持消防规划的高标准、高起点、超前性。(三)规划要

5、点片区消防设施应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提高消防和补救的综合能力。城区新建建筑必须为一、二级耐火建筑,严禁四级建筑。鼓励事业单位及大型厂矿企业设立义务消防队,专群组合,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1、消防站布置依据国家《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1-82》并结合达县地理状况,县域规划区范围内共布设四处消防标准站。其中:南城中心组团布置两处,三里坪人文生态区和翠屏山片区各布置一处。2、消防水源规划区采用生活、消防共同的给水系统,在城市的干管和次干管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城市管网设消火栓间距不

6、得大于120米1个,带消火栓的管径不得小于150毫米。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两处火灾考虑,一次用水量按35升/秒。灭火持续时间2小时。消防补充水源应充分利用天然水。3、消防供电结合全县电网改造,保证消防供电安全,满足消防用电负荷要求,每个功能区应达到二路供电的要求。4、消防通道现状及规划的城镇道路均属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坡度大于6%时,原则应予降坡处理;不具备降坡条件的路段,要求及时清除路面,以利于消防车辆通行。在县域内,当建筑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上所有井盖均应为承重井盖;通道上方障碍物的

7、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米。5、消防通讯应逐步建设现代化的火警报警系统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采用计算机、数字通信、控制、信息综合决策CI先进技术系统,到规划期末,逐步实现火灾报警信息接收多样化,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化,出动力量编程的科学化,出动命令和灾害信息发送的迅速化,消防指挥的信息化、消防信息揭示的形象化、系统管理维护和操作使用的简单化。三、抗震防灾规划(一)现状分析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级,区域稳定性好。(二)规划原则采取就地疏

8、散和集中疏散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各功能的绿地、广场、停车场的疏散功能。(三)设防标准建设工程按抗震烈度6度设防,城市生命线工程(如: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