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

ID:38413579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2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_第1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_第2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_第3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_第4页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两千年前中国的先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子民的?陕西省宁强县荣程中学•马小方纵观当今世界,灾难频发,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矛盾与冲突不断,人类苦不堪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等之间永远不能和谐。人类被痛苦,悲观,绝望等情绪所折磨着而不能自拔,也不知如何出离,更不知其根源之所在。然而,这些问题早在二、三千年前的中国,中国的老祖不但明白其根源,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正如20世纪70年代国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人类如果要想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灾难,惟有回到两千年前的中国,从孔孟那里寻找智慧

2、----。”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而“儒、释、道”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特别是儒家文化,长期以来被中国古代官方一直尊为正统,在全国上下推广。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社会和谐,大同理念为古代中国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东方世界如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所推崇,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直至今日它还发挥着神奇而巨大的作用。中国文化名人“孔子”被东方世界公认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而儒家文化在今天的具体落实就是要提倡《弟子规》,推广和落实《弟子规》

3、。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其真实内涵至深奥理,洞悉其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就至关重要,只有深刻了解了它的真正内涵,方能坚定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决心与动力,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那么,传统文化到底教我们什么呢?它教我们要:人人心存仁心,个个宽以待人,做事顺应道德,处世随遇而安,不攀缘不强求,知足常乐。果如此,则和谐社会、和谐家园、和谐世界、和谐人生则可求矣!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其真正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何为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传”表示文化的流通途径与方法。它是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要传?而且一传就是几

4、千年,为什么?说明它一定有价值,有魅力,值得传;如果它是垃圾、是流毒则早就失传,不会流到今天,不会被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所包容、所认可。“统”就是贯通,它能贯通古今中外,能超越时空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文”则是它的内容,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就是经典,即传统文化在经典里。所以学传统文化就必须要研读经典。“化”是它最终目的,就是要落实,是学了以后要化为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并能以此作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只是认识了传统文化而不能落实,那么我们就是只有“文”,没有“化”,也就是说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弟子规》上说

5、:“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此学习传统文化不会给我们带来真实的利益,相反还会助长我们的浮华习气,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危害。这就不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目的所在。学习传统文化,重在落实。那么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到底有哪些?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传统文化并非只有儒家文化,还包括佛、道文化以及其他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而这些文化之间既相互交融贯通,又相互独立,它们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文化共同体。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中的“中华”二字,就是“儒”与“道”的结合体,“中”是中庸,中道,不偏不倚是为中,中即正,是儒家文化。而“华”在道家文化里表“因”,即“因果

6、”,有因必有果,先开花后结果。又如“人民”其广义即是众生,是佛家文化中救度众生的内涵;而“共和”就是“大同世界”,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佛家文化所追求的“圆满”,“众生极乐”之意,是宇宙世界的圆满与和谐。而儒家文化主要强调纲常伦理,道德修养,社会和谐。要求一切人都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第一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所有人都应该心存仁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克己复礼”,也就是说要克制我们人性中恶的不善念头行为,恢复人性中善良纯正的本质,一切回归自然,回归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本来面目,如此则万物和谐;所以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7、,即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做君就做仁君,做臣就做忠臣;做父就做慈父,做子就做孝子;人人安分守己,社会祥乐和谐。第二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所谓“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也就是说要顺应自然法则,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在规律面前人要“无为”,不可“有为”,否则就是违背规律,是人类的天真妄想。果能顺应规律,则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就是“无所而不为”。第三要处理好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是说:对待鬼神一定要恭敬,不可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那就不是恭敬,而是轻视;但千万不可跟他学,因为,他们还是凡夫,不是圣贤,还没有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8、小事他们清楚明了,但大事则还不能明白真相,而且还有嗔恨心,会报复人。所以说对待鬼神要恭敬但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