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ID:38426272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_第1页
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_第2页
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议小学数学教具的制作与使用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具体测量操作方法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笔者总平时教学之体会,认为教师在制作、使用小学数学教具时,应加强如下几点意识:一、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教学与教具的关系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初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的启动和诱因,充分运

2、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使用教具时要分析它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启动起来,能否鲜明突出某一既定的特征,能否解决学生急欲了解的共性问题。不能仅在常规教学模式和教材中的插图内画圈圈,而要留心教材,留心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教学与教具的关系,创意性地制作、使用好教具。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改变了通常教法中让学生推、拉斯变形、三角形木框来证实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然后根据课本中的插图和课后练习题来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做法。课前,我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好4根两

3、两相等的木条和一根稍长的木条(木条两端、中间有多个小孔,备以穿铁钉用)及6根小铁钉。上课时先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用两两相等的木条和4个小铁钉制成一个长方形;接着让学生拿着长方形的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会出现什么情况?(长方形变成了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稍长的木条和铁钉,怎样才能使拿着长方形的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不变形。经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出现如下四种情况。再经师生共同演示发现:长方形分成的图形中有三角形,长方形才稳定,否则长方形就不稳定了。从而学生会自悟了三角形有稳定的特征。最后,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电

4、线杆的变化》,通过动态模拟演示,在摆动的电线杆支架上钉一根斜直木条,电线杆的支架就稳定了,如果换成四边形的木条,电线杆的支架仍然变斜、摆动,易发生危险。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教学不仅面向全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比较思维逻辑,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二、立足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改进正规教具。在教学中常见的教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教学仪器装备司统一安排生产的正规教具;另一类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自行设计、制作的简易教具。正规教具性能可靠,能解决教

5、学中的重点和传授科学知识过程中的问题。但与简易教具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不易解决教学中关键问题,强化某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在使用正规教具时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必要时,能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使教具使用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学生学习了量角的度数方法后,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量出的度数与实际度数和为180°)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

6、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对正规教具——量角器进行改进,来提高学生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1、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2、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3、在量角器的圆心点上钉上一根小木条,并在木条左、右两边涂上与0刻度线相对应的红、黄两种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1、现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2、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3、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旋转木条,使木条右侧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再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就

7、是该角的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旋转木条,使木条左侧与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再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就是该角的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会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量角时不会再出现上述不正确的情况,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的具体方法。三、把握时机让学生自主操作,自制教具,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

8、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我未采用正规的圆柱体教具模型进行拆分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现圆柱体侧面与长方形之间关系的教法(这种教法枯燥,模仅能展示圆柱体侧面与长方形之间联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是让学生自制了底面半径和高不等的一个个圆柱体,准备了直尺和剪刀,课中让学生亲自操作,把自制的圆柱体剪开观察。学生发现侧面展开后,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