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

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

ID:3842652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_第1页
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_第2页
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_第3页
资源描述:

《迂回曲折 曲径通幽的典范—— 桃花源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典范——《桃花源记》烟雨任平生“文似看山不喜平”,“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外寻找一些素材,以教育学生作文有曲折起波澜。其实课文《桃花源记》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曲折起伏运用之妙堪称典范。“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文章开头很平淡,“缘溪行”渔人撑着船沿溪而行,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接着“忘路之远近”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只有“忘路之远近”才能“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桃林的面积那么广阔,“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开得那么茂盛严整,景象迷丽烂漫,亦真亦幻,读者的反应加强了(渔人的猎奇

2、欲望也被激发),文章有了“起”势。“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一直往前走,想看看桃林究竟有多大。“起”势一直持续到桃林尽头(“林尽水源”)才“落”下来。落到水源、山洞。但是山洞里有光(“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钻进去了,洞很深,也很狭窄。文势又“起”。“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写渔人发现了桃源,一直在“起”势之中,但与先前相比,起势之中仍然高低相间,错落不平。渔人先看见农田和农

3、作物,听见鸡鸣狗吠。然后高上去,看见小孩子。再高上去,看见了许多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些人见了渔人反倒吓了一跳。文势稍稍下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大家接渔人回家吃饭,态度十分友好。并且说了“知心话”。山中人说它们的祖先是“避秦”来此(“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文势上升。“问今适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朝已经灭亡了。渔人告诉他们,秦朝后面是汉朝,汉朝也灭亡了。汉亡之后有魏,而现在是晋朝。山中人听了这些沧海桑田的变迁,同声感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些都足以使读者产生很强的反应。“停

4、数日,辞去。”这最重要的一段文字写完之后,渔人辞别,是“落”。“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山中人请他保守秘密,是落中之“起”。“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他找到自己的船,打算回去,是“小起”之后的又一次“落”,但他又一路上做记号(“处处志之”),显然有所图谋,是小落之后的又一次“起”,但是后来怎么也找不到留下的记号,无法再入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一次“大落。”文章尚有尾声:“南阳刘子骥3,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一位高尚之士,他听说山中有个世外桃源,十分向往,决定前往寻访,这又是“起”。“未果,

5、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但是他没有找到(或者说没有来得及找到)就病故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打听到桃花源的处所。一剧终了,帷幕才徐徐落下,文章结束。短短320字的虚构故事,就能做到6起6落,而其中的细节描写传神之处也是不胜枚举,这样的文章若能在指导写作时应用,既能免老师舍近求远搜寻素材之劳,也能使学生领会文章写作之妙。何乐而不为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