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

ID:38463053

大小:8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3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_第1页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_第2页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_第3页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_第4页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季氏和寡人两篇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季氏将伐颛臾句式:固定句式①无乃……与(乎)②何以……为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成语: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重要词语:夫、相、列、是复习重点写作素材:责任、和谐固定格式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何以……为”,表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呢”)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是”起将宾语“尔”提前的作用)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3、以“是”“之”为标志夫夫如是:夫,放在句首。今夫颛臾:夫,放在句中。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

2、之所劫:放在句末。夫颛臾:代词,那。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批评冉有先王封国(不可伐)邦域之中(不必伐)社稷之臣(不当伐)抨击季氏夫子欲之(为自己辩解)引名言焉用彼相用比喻谁之过阐明为人立世的准则追究二人过错必为子孙忧(为季氏开脱)君子品质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批评冉有提出主张师德人德政德善良正直爱国爱民冉有季路孔子练习选择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A、无乃尔是过与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项(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唯才是举B、唯利是图C、何以伐为?D、是地利不如人和4、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无乃尔是过与B、闻过则喜C、过故人庄D、且尔言过矣E、过犹不及5、与“不能者止”中“止”意义相同的是()A、笑而止之曰B、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C、止有剩骨D、或百步而后止6、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疾”意思相同的是()A、积劳成疾B、痛心疾首C、疾风劲草D、疾恶如仇E、曾不能疾走寡人之于国也复习重

4、点基础知识:通假字(三个)、词类活用(九个)、固定句式(直……耳、或……或、是何异于)、重要实词(凶、直、数)写作素材: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七十者衣帛食肉(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王无罪岁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3.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5、我也,兵也”?(只是……罢了,那还是……)(有的…有的….)(这与……有什么不同呢?)4、一词多义凶: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河东凶亦然攘除奸凶不吉祥,不幸庄稼收成不好凶残、残暴的人直(1)木受绳则直(2)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3)系向牛头充炭直(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1、从梁惠王与孟子治理国家的方法的角度来思考。写作素材:梁惠王知晓百姓疾苦,于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然而,这种治表不治本的办法,只能解一时之困,何况移民的艰难,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所以才会出现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结果。而孟子关乎苍生,就在于他能从百姓的生存实际出发,他从天人之间的关系、百姓的生计、教育等方面抓住了关键,所以才会使“天下之焉”。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角度点拨:①遵循规律——我们别无选择;②舍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③双赢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就象孟子说的那样“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进而我们可以与“人与自然环境”这个话题联系起来。如:“松花江污染”、“世

7、界环境日”,等都可以涉入这个话题的内容。(1)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呼吁仁义道德,提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和当今“构筑和谐社会”主调一致。(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

8、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