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ID:38471690

大小:2.45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6-13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_第1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_第2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_第3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_第4页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教学目的: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了解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和局限,理解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了解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三民主义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

2、化(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乘日、俄相斗之机,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日俄战争一瞥

3、入侵西藏的英军1901年9月,帝国主义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此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图为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的驻华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10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迫加

4、,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民族危机加深,

5、社会矛盾激化(一)镇南关起义旧址镇南关起义旧址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清末“新政”的推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二)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清末“新政”及其破产(二)清末“新政”的破产1911年5月,在为形势

6、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载沣像“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

7、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选集》中册P145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三)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起的。1909年孙中山在伦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据统计,1895年至1911年间,新设立的民族资本厂矿达800家,资本额超过1.6亿元。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

8、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三)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像“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孙中山与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