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

ID:38479487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_第1页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_第2页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_第3页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_第4页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转贴2008-11-0307:51:42]  字号:大中小 一、课题的提出(一)高中美术学习的基本任务高中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应考和鉴赏两类。尽管应考和鉴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应考更倾向于外化,鉴赏更偏重于内化。“鉴赏”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鉴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而高中学生美术学习更倾向于应考这一外化活动特征。殊不知要进行造型表现设计等应考活动,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美术基本素养,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课程的价值首先应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

2、责任感。“鉴赏”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鉴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鉴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高中生对“鉴赏”领域的无兴趣使得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完成很困难。(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误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虽说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

3、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但这四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相对独立的。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四个领域中学生对“鉴赏”这个领域的兴趣最淡。在七年级的第一堂美术课上做了一次口头调查:“什么是美术?”学生们理解为“美术就是画画”的占了全部被调查学生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对美术的范畴理解不全面;“高中美术课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很多学生对“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记忆犹新,而对高中美术中“鉴赏”的内容几乎没有印象。(三)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度的丧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

4、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趣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将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为什么高中生对美术鉴赏教学会无兴趣,经过初步调查分析,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鉴赏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认为美术就是画

5、画。对画画有兴趣就是对美术有兴趣。到了高中上美术欣赏课时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好像不是美术课,不是他所喜欢的美术课。二、鉴赏内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陈旧,上美术欣赏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上课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以听为主;鉴赏对欣赏内容的陌生,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气氛沉闷;许多学生认为鉴赏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对美术作品的评述是权威的。殊不知评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美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做出自己的评述。久而久之,以上种种使学生失去了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兴趣。二、课题概

6、念和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欣赏·鉴赏”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鉴赏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鉴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鉴赏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鉴赏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兴趣是在认识活动中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个性的心理特征之一。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学习兴趣

7、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培养这里指字典中的第二种意思:“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使之成长”。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指在高中阶段“欣赏”领域里鉴赏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教学策略,使学生对鉴赏领域的学习产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二)支撑性理论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2、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

8、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