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角(教学设计))

4.3 角(教学设计))

ID:38488022

大小:236.0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13

4.3 角(教学设计))_第1页
4.3 角(教学设计))_第2页
4.3 角(教学设计))_第3页
4.3 角(教学设计))_第4页
4.3 角(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4.3 角(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3.1角(1)》教学设计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刘冰冰一、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二、设计理念《4.3.1角(1)》这节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内容是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角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画法和计算等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角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但很粗浅,有必要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

2、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动手画图、符号表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角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教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引导学生在从事数学活动中获得对角的理性认识。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在前一学段和本章前一节已经了解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

3、、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直尺画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能够用圆规画圆,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差),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索并掌握直线、线段的性质;知道线段中点的概念,能够运用几何语言表示线段中点,运用刻度尺找出已知线段的中点;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概念,能够度量两点间的距离。小学所认识的角停留在感性层面,不需要规范描述和符号表示,并且所接触的图形都比较简单,进入初中后,对角的认识要求明显提高,不仅要在观察感知、画图确认的基础上,探寻角的概念的关键特征,还要能够用不同的表示方法规范表达,不仅要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

4、识角的形成,而且还要从在此基础上认识平角、周角及其关系,进而明确角的度量,…这对于几何表达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时,着力通过图形直观、动手实践和练习反馈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四、知识背景分析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前一学段对角初步感知和本学段所获得对直线、射线线段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引入角的概念的必要性,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法,掌握角的度量、比较、计算方法;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图形

5、和符号语言表示叫的平分线,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能够进行有关计算;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说理。本单元共5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重点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物体具有角的形象,更好的认识角这一基本的平面图形。知道角的两种描述方法,知道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及其数量关系,理解角的进位制,会进行各位制之间的互换,认识三角板上的角度数。教科书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要求,首先通过钟表、棱锥、三角板等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给出角的描述性定义,接着通过一个思考栏目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形成性概念,感知平角、周角的概念,进而得

6、出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方法,最后给出角的画法,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画图确认——符号表达——抽象概括”的过程,而且有助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角是最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和线段、射线构成平面几何的基础,在后续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位置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特征是三角函数学习的基础,在三角函数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验和提升。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2)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3)结

7、合实际例子,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角的学习,提高学生用数学符号和图形符号表达说明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角的四种表示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解题信心;(2)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尽快的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六、教学重点、难点、方法1、重点:理解角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理解角的进位制,初

8、步学会各位制之间的互换,初步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