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ID:38492109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2012年11月8日,中国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环保与生态成为了一个新热的关键词,在代表们的报告中,相关问题被多次提出。实际上,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使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起,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要求。以下便是大会中,涉及了环保生态的几个重要话题:一是生态文明。“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

2、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关于这一点,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二是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3、发展。(《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此外,还有一点便是“五位一体”,这是今年提出的新的总布局,“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比起以前,多了一条“建设

4、生态文明”。由此可见,生态环保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潮流和必然所在。其实,不光是现在,中国本身就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比如,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不管怎么说,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其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能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而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是对传统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的,

5、但生态文明却恰恰相反。正如十八大中,胡锦涛同志发表的报告所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应有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而且,生态文明本身也是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引擎。所以,很显然,如何将生态文明推广并贯彻落实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必将会成为成就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想要很好的营造出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就政府而言,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6、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具体的,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7、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

8、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是要加强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