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

ID:38533563

大小:3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14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_第1页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_第2页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_第3页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_第4页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继宏:经典何以需要新译?(2013上海书展讲话)今天特别高兴,既因为我翻译的《瓦尔登湖》终于出版,也因为能够在这里和诸位见面。《瓦尔登湖》是果麦文化传媒推出的李继宏版世界名著第五种,我们这套书初步规划有二十种,所以现在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趁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想来跟大家谈谈,果麦和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合作项目,为什么说我们这套名著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先从我自己做翻译的经历说起吧。我真正接触外国文学作品,是在大学毕业后。小时候,我很爱看书,各种书都看,有了零用钱就去镇上新华书店买书,也买过一些外国名著,比如《悲惨世界》、《孤星血泪》、《雾

2、都孤儿》之类的,但没有一本能读得进去。那时候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读中国的书不会有这种情况,哪怕是《周易集解》,我也能轻易地看进去。我们镇有座佛庙,叫腾龙寺,念初中的时候,我常常逃课去那里看佛经。佛经我也不觉得难读。当年我不知道这些翻译作品为什么读不进去,反正尝试了好几次以后,也就放弃了。从中学到大学,我读的书很杂,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什么都有,但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十年前,我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在《东方早报》当文化记者。那年很幸运,我成为全球十二个正式得到瑞典外交部邀请的记者之一

3、,去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周的活动。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约翰•库切,就是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在斯德哥尔摩买了几部库切的作品请他签名,回国后,有一次单位去莫干山度假,我带了他的Youth,国内译成《青春》。那本书写的是他年轻时的心路历程,那种青春期的烦闷和苦楚引起我很多共鸣。库切说出了许多我自己确凿地感受到、但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绪。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就看了很多英文小说。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我翻译了第一部作品,《维纳斯的诞生》,在译后记留了电子邮箱。隔年书出版,我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他们表达了同

4、一个意思:李老师,这本书是我看过最容易读的翻译小说,读其他外国图书,很多时候都看不进去,你还有其他作品吗,我要去买来看看。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觉得外国小说难读的,并不只有小时候的我。再过一年,我翻译的第二本书出版,就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卖得很好,给我写信的读者更多,说的也都还是那些话,有些读者甚至说,他们本来不看翻译文学,但我的译著让他们对外国作品产生了兴趣。这些读者的来信促使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我已经离开《东方早报》,到了上海某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就在上海书城楼上,我常常趁午休到书城去,观察读者买书的行为,翻看各种版本的名著。

5、很快我就明白了问题所在,市面上流通的那些名著译本,翻译质量都是很成问题的,有些甚至可以用错漏百出、不堪入目来形容。说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有个疑问:真的是李继宏说的这样吗?翻译这些名著的人,有些可是很著名的翻译家呀。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这个世界很多元,我们不可能了解每个行业,在认识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时,只能借助一些常见的说法和观念。但这些说法和观念,往往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在出版社工作,接触到许多所谓名家的译稿。译稿跟读者看到的书稿是不同的,因为中间会经过编辑的加工。有些译者名气和年纪都很大,但交过来的译稿有很多问题。比如说

6、有本小说叫做《在路上》,译者也蛮有名气,可是读者的反馈很糟糕,你到亚马逊上看,平均评价只有三点七星,这个评分系统的满分是五星,我翻译的《小王子》得到的结果是四点七星,将近满分,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有些人没看过书恶意去打一颗星的情况下取得的。谈到这本《在路上》,有的读者比较客气,说“翻译得不够好”,有的不太客气,说“翻译很烂”,还有的非常不客气,说“翻译得真像一坨屎”。当然我不提倡后面这种说法,实在是太粗鲁了。但这些读者可能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已经是编辑花了很多心血加工后的成果。我是看到编辑稿的,改得密密麻麻,简直是怵目惊心。如果那些读者看

7、到译者的原稿,也许会说出更加难听的话来。不只这本小说,很多译著的情况都是这样。我在出版社工作的时间总共两年,一年在前面说到那个出版社当编辑室主任,一年在某个出版公司当内容总监。这两年让我了解到一些所谓翻译名家的真实水平。回到刚才说的名著翻译质量普遍很差的问题上来。其实这个问题也不是我最早发现的。大家知道,以前有个翻译家叫傅雷,是南汇人,搞法语翻译的,比较有名气。有人把他谈翻译的书信和杂文编成一本书,叫做《傅雷谈翻译》。这本书收录了傅雷在1951年9月14日写的一封信,信里说到当时出版的译著:“破除了情面,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翻译书都要打入

8、冷宫。”傅雷这句话虽然是在六十多年说的,但对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名著译本来说也是适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应该像傅雷那样,责怪以前的翻译工作者“十分之九点九是十弃行,学书不成,学剑不成,无路可走才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