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ID:38542148

大小:29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4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_第1页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_第2页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_第3页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_第4页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期末复习专题课以线段中点为核心构建知识网络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八年级相关领域图形与几何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0月授课教师陆春蕾班级初二(3)班授课时间2017.6.15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本节课以线段中点为核心,鼓励学生去归纳并展示归纳、反思的结果.在学生归纳、例举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线段中点的应用结构图,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认识的深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技术准备:课前制作的PPT演示文稿、印发学生学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

2、过梳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2.综合运用中点问题的处理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问题解决利用线段中点的本质构造适合的图形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解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自我预习和交流交流等活动,培养归纳能力和探究精神,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利用线段中点的本质构造适合的图形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认识线段中点知识的本质,提高分析能力.教学流程示意图预习展示,交流学习简单应用,再次认识大胆构图,提出方案归纳总结,提高认识课后练习,拓展延伸教学过程【

3、课前预习】要求:1.找出学过的与线段中点相应的典型题目.2.汇总利用线段中点可以解决的问题,画出以线段中点知识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师生活动】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设计说明】通过归纳典型题目和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经了解发现,学生翻阅课本和资料,每人找到了2--3道与中点相关的典型题目,并依据学案要求(怎样用的中点?与哪些知识相结合?),进行了反思;与题后反思的效果类似,思维导图的归纳也是因人而异,但是所有人都在尝试总结归纳.【活动一预习展示,交流学习】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线段中点的专题课.对于线段中点

4、,大家并不陌生.不过,在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线段中点又将怎样与新知识相结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自己在课前的知识梳理.交流要求:1.展示学过的与线段中点相应的典型题目.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题中有哪些中点?②怎么用中点?③与哪些知识相结合?2.展示以线段中点知识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典型中点问题,教师从中抽取基本图形,逐渐板书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准备好的思维导图,简单讲解,为其他同学作出示范.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所找的题目典型,有题后反思;所做的思维导图详尽.个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总体的

5、要求和反思问题的引领下,有所提升.【设计说明】要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将课堂设置为“自主复习+问题点拨+变式巩固”的教学安排.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使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自主复习.在展示交流时,教师规定了分析的三个方面,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中点的用法进行归纳、加强知识的整合.【活动二简单应用,再次认识】师:同学们对中点的知识梳理清楚、全面,列举的题目也很典型.老师这里还有两道小题,你来看一看.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边的中点,G、F分别为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A.1B.2C

6、.3D.4图1分析:在AD与BC这组平行线间,有等线段AE=BE,由延长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得到新的等线段EF=EM.从而由垂直平分线推得GF=GM.答案:C.归纳:延长或倍长过中点的线段,往往可以构造出全等三角形.2.如图2,在△ABC中,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EF,点H是EF的中点,求证:DH⊥EF.图2分析: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中点D是问题的关键,连接DF、DE,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得到DF=DE.又因为点H是等腰三角形底边EF的中点,由三线合一,可以证得垂直DH⊥EF.归

7、纳:本题综合应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定理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由线段相等的数量关系推导出了线段垂直的位置关系.当中点所在的线段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时,这样的线段中点往往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以上两题,学生独立分析、作答、归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由中点得到线段的数量轻车熟路,对于在特殊图形中推导出位置关系,困难较大.但是,课堂展示的学生典型题目和以上两题,为学生填补了知识漏洞,能力得到了提升.【设计说明】针对学生弱点,优化习题配置,形成梯度,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补充以上两题,完善知识网络,提升对中点的认识.3.归纳与

8、中点相关的结构图(PPT和板书)知识层面的结构图方法层面的结构图【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巩固加深本节课要用到的基本知识,并给学生形成知识网,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